国内动漫产业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TL;DR 精炼摘要
该研究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对2014-2024年国内动漫产业核心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结果发现,尽管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但学术文献数量却呈下降趋势,表明研究热点已趋饱和并发生转移。文章据此提出了数字化转型、IP开发等未来研究重点,并指出了用户行为、跨文化互动等未被充分探索的空白领域,为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摘要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新闻传播科学 , 2024, 12(4), 1091-1102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4 in Hans.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jc https://doi.org/10.12677/jc.2024.124168 文章引用 : 陈玉婷 . 国内动漫产业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J]. 新闻传播科学 , 2024, 12(4): 1091-1102. DOI: 10.12677/jc.2024.124168 国内动漫产业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 基于 CiteSpace 和 VOSViewer 的计量文献分析 陈玉婷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 2024 年 7 月 16 日;录用日期: 2024 年 8 月 9 日;发布日期: 2024 年 8 月 20 日 摘 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动漫产业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利用 CiteSpace 和 VOSViewer 等可视化工具, 对 2014 年至 2024 年间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定量统 计和可视化展示,揭示了国内动漫产业研究的热点领域、发展趋势及潜在的研究空白。结果显示,尽管 动漫产业市场规模和产值不断扩大,但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反映出学术研究的饱和与 研究重心的转移。本文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数字化转型、 IP 开发与管理、文化融合、商业模式创新和 产业链优化等方面,同时探索用户行为、跨文化产业互动、动漫作品的社会影响、政策影响及大数据驱 动的产业分析等未被充分研究的领域。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旨在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 视角和思路,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 中国动漫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 动漫产业,计量文献分析, CiteSpace , VOSViewer ,研究趋势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s in the Domestic Animation Industry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and VOSViewer Yuting Chen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ul. 16 th , 2024; accepted: Aug. 9 th , 2024; published: Aug. 20 th , 2024 Abstract This s
思维导图
论文精读
中文精读
1. 论文基本信息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 标题 (Title): 国内动漫产业研究的进展和趋势——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计量文献分析
- 作者 (Authors): 陈玉婷(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发表期刊/会议 (Journal/Conference): 根据原文链接
https://pdf.hanspub.org/jc2024124_323040668.pdf判断,该论文发表于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旗下的期刊。虽然论文筛选的是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但其本身的发表平台是一个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出版商,其声誉和影响力需根据具体期刊领域评估,通常与传统的顶级核心期刊有所区别。 - 发表年份 (Publication Year): 2024
- 摘要 (Abstract):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
CiteSpace和VOSViewer工具,对2014年至2024年间国内动漫产业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尽管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相关学术文献数量却逐年下降,反映了研究热点的饱和与转移。研究提出,未来应关注数字化转型、IP开发、文化融合、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向,并探索用户行为、跨文化互动、社会影响等研究空白,旨在为产业和学术界提供新思路,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 原文链接 (Source Link):
https://pdf.hanspub.org/jc2024124_323040668.pdf(已正式发表)
2. 整体概括 (Executive Summary)
- 研究背景与动机 (Background & Motivation - Why):
- 核心问题: 随着中国动漫产业市场规模和影响力的迅猛增长,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演变和未来趋势缺乏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量化认知。
- 重要性与空白: 动漫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但现有研究多为定性分析或针对特定案例的微观探讨。领域内缺少一个宏观的、数据驱动的文献计量分析,来清晰地描绘过去十年(2014-2024)学术研究的全景图。这个空白(Gap)使得研究者、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难以把握该领域知识结构的演变脉络和潜在的研究前沿。
- 切入点: 本文的创新思路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
CiteSpace和VOSViewer等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权威数据库(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客观、直观地揭示研究热点、关键节点(作者、机构)和发展趋势。
- 核心贡献/主要发现 (Main Contribution/Findings - What):
- 主要贡献: 本文最主要的贡献是提供了一份关于中国动漫产业近十年学术研究的量化“地图”和“年鉴”。它系统地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并识别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关键发现:
- 发文量下降趋势: 一个反直觉的重要发现是,尽管产业蓬勃发展,但相关核心期刊文献发表量自2014年高峰后逐年递减,暗示研究可能出现饱和或研究重心转移。
- 研究热点演变: 研究主题经历了从早期关注“日本动漫模式”与“国内产业问题对策”,到中期关注“互联网/新媒体”与“商业模式”,再到近期聚焦于“IP开发”、“文化融合(传统文化)”与“产业链优化”的清晰演变路径。
- 合作网络格局: 核心作者之间已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网络,但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则显得松散,缺乏跨机构的协同研究。
- 未来研究指引: 明确指出了数字化转型、IP管理、用户行为分析、跨文化产业互动等多个具有潜力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尚待填补的研究空白。
3. 预备知识与相关工作 (Prerequisite Knowledge & Related Work)
-
基础概念 (Foundational Concepts):
- 动漫产业 (Animation and Comic Industry): 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涵盖内容创作、出版发行、影视播出、衍生品开发与销售等环节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其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兼具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
- 文献计量分析 (Bibliometric Analysis): 一种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文献(如期刊论文、专利)的各种特征(如作者、关键词、被引次数)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它能够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发展规律和前沿趋势。
- CiteSpace & VOSViewer: 两款主流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它们能够处理海量文献数据,生成直观的网络图谱,如关键词共现网络、作者合作网络等,帮助研究者“看见”知识的结构和演变。
- 知识图谱 (Knowledge Graph): 在本研究语境下,它是一种可视化的网络图,节点(Nodes)代表研究对象(如关键词、作者),连线(Edges)代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共现、合作)。节点的大小、颜色和连线的粗细都蕴含着丰富的定量信息。
-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的缩写。在动漫产业中,
IP通常指一个具有高辨识度和商业价值的原创内容形象或故事(如某个动漫角色、一部作品的世界观),它可以通过授权、改编等方式在游戏、影视、玩具等多个领域进行开发,实现价值最大化。
-
前人工作 (Previous Works):
- 论文在引言和文献综述部分,并未系统梳理以往的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而是侧重于介绍动漫产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为研究的必要性提供背景支撑。提及的关键点包括:
- 产业规模增长: 引用数据说明中国动漫产业产值和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如2020年总产值达2212亿元),论证了该领域的重要性。
- 产业格局形成: 总结了当前产业呈现的“市场规模扩大”、“国产替代进口”、“区域产业集群”和“企业三足鼎立”等宏观特征。
- 政策扶持: 提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
- 论文在引言和文献综述部分,并未系统梳理以往的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而是侧重于介绍动漫产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为研究的必要性提供背景支撑。提及的关键点包括:
-
技术演进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本身代表了从传统的定性文献综述向现代的数据驱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述方法的演进。相比于依赖研究者主观经验的传统综述,文献计量分析能够更客观、全面、可复现地揭示大规模文献数据中隐藏的模式。
-
差异化分析 (Differentiation):
- 与大多数关注动漫产业具体问题(如某个作品的文化内涵、某个企业的商业模式)的研究不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关于动漫产业的研究”本身。其核心创新点在于研究视角的“升维”,通过对学术产出的宏观分析,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导航图”,指明了哪些路已经被很多人走过(热点),哪些路还人迹罕至(空白)。
4. 方法论 (Methodology - Core Technology & Implementation Details)
-
方法原理 (Methodology Principles):
- 本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将学术文献本身视为一种结构化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的元信息(如发表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可以揭示出隐藏在大量文本背后的学术共同体的关注焦点、演化路径和协作模式。
CiteSpace和VOSViewer等工具通过网络分析和聚类算法,将这些关系可视化,使复杂的信息变得一目了然。
- 本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将学术文献本身视为一种结构化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的元信息(如发表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可以揭示出隐藏在大量文本背后的学术共同体的关注焦点、演化路径和协作模式。
-
方法步骤与流程 (Steps & Procedures):
- 第一步:数据收集与筛选
- 数据源: 锁定权威的中国知网 (CNKI) 数据库。
- 检索策略: 使用高级检索,主题词设定为
“动漫产业” OR “动画产业” OR “漫画产业”。 - 时间跨度: 限定为 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7月2日。
- 文献质量控制: 筛选来源为《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收录的期刊,确保文献的学术质量。
- 初步结果: 获得 463 条初始文献记录。
- 第二步: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 内容筛选: 人工排除与产业分析主题不直接相关的文献(如纯技术实现细节的文章)。
- 元数据标准化: 检查并确保每条记录的作者、年份、标题、关键词等信息的完整性与一致性。
- 去重与格式统一: 移除重复的文献条目,并将所有文献信息转换为分析软件可识别的统一格式。
- 第三步: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 分析工具: 同时使用
CiteSpace和VOSViewer两种软件。 - 分析维度:
- 发文量分析: 统计历年发文数量,绘制趋势图。
- 作者与机构分析: 生成作者和机构的共现网络图,识别核心研究者和机构。
- 关键词分析: 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和时间轴分析,识别研究热点、主题结构和演变趋势。
- 可视化呈现: 将分析结果以趋势图、网络图(知识图谱)、热力图和时间轴图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 分析工具: 同时使用
- 第一步:数据收集与筛选
-
数学公式与关键细节 (Mathematical Formulas & Key Details):
- 本研究是一篇描述性的定量分析报告,其核心在于应用现有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因此原文并未涉及复杂的自定义数学公式。其方法论的“关键细节”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流程的严谨性和对可视化结果的解读能力上。
5. 实验设置 (Experimental Setup)
-
数据集 (Datasets):
- 来源: 中国知网 (CNKI) 数据库。
- 规模与构成: 经过筛选和清洗后,最终用于分析的数据集包含了从2014年到2024年间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463篇关于动漫产业研究的学术论文。
- 特点: 该数据集具有权威性(来源于核心期刊)和代表性(覆盖了长达十年的时间跨度),能够有效反映国内该领域主流学术研究的概貌。
- 选择理由: 选择核心期刊文献是为了保证研究样本的质量,剔除低水平、非严谨的讨论,从而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学术价值。
-
评估指标 (Evaluation Metrics):
- 本文使用的指标主要是文献计量学中的描述性统计量,而非机器学习中的性能指标。
- 发文数量 (Publication Count):
- 概念定义: 直接统计在特定时间单位(年)内发表的相关文献篇数。它是衡量一个研究领域活跃度的最基本、最直观的指标。发文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热度起伏。
- 数学公式:
- 符号解释:
- :年份 的总发文量。
- :年份 内符合条件的文献总数。
- :文献的索引。
- 出现频率 (Frequency):
- 概念定义: 指某个特定项目(如关键词、作者)在整个数据集中出现的总次数。频率越高的项目,通常意味着其在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或关注度越高。
- 数学公式:
- 符号解释:
- :项目 (如某个关键词)的总出现频率。
- :数据集中文献的总数量。
- :第 篇文献的项目集合(如关键词列表)。
- :指示函数,当项目 存在于文献 的项目集合中时,其值为1,否则为0。
- 关键词中心性 (Keyword Centrality):
- 概念定义: 这是一个源自网络分析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个节点(在此为关键词)在网络中的“桥梁”作用。中介中心性 (Betweenness Centrality) 是最常用的一种。一个关键词的中心性越高,说明它越倾向于连接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研究主题聚类,表明它是一个跨领域的、具有重要连接作用的核心概念。
- 数学公式: (以中介中心性为例)
- 符号解释:
- :节点 (某个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
- 和 :网络中的任意两个其他节点。
- :从节点 到节点 的所有最短路径的总数。
- :从节点 到节点 的所有最短路径中,经过节点 的路径数量。
-
对比基线 (Baselines):
- 本研究属于描述性和探索性分析,其目的不是提出一种新方法并与现有方法比较性能。因此,没有设置传统意义上的基线模型 (Baselines)。其分析结果本身就是对研究领域现状的描绘,其价值在于揭示事实和趋势,而非性能上的超越。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Results & Analysis)
-
核心结果分析 (Core Results Analysis):
-
发文量分析 (图1):
该图像是图表,展示了2014年至2024年间国内动漫产业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及其逐年下降的趋势。横轴为发文年份,纵轴为发文数量,数据表明从2014年的94篇逐步减少至2024年的5篇,反映出该领域学术研究热度的逐渐减退。该图清晰地展示了从2014年的94篇发文高峰到2024年(截至7月)的5篇,文献数量呈现出持续且显著的下降趋势。作者推断,这并非因为产业衰退,而可能源于:1) 研究饱和:早期宏观层面的问题已被广泛讨论,新突破点难寻。2) 研究重心转移:学者的兴趣可能从“产业”宏观分析转向更细分的“内容文本”、“亚文化”或“受众”研究,这些研究可能未使用“动漫产业”作为核心关键词。
-
发文作者与机构分析 (图2, 图3, 表1, 表2): 重要提示: 原文中的
表1和表2内容完全相同,这是一个明显的编辑错误。表2的标题是机构,但内容却是作者。以下分析将根据正文描述和图示进行修正和解读。
该图像是图表,展示了动漫产业相关文献中作者的共现关系网络。图中节点代表作者,节点大小和颜色深浅反映其发文数量和影响力,边线则表示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和共现频率。整体图谱显示孟晓明、牛兴侦等作者在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活跃度及合作密度。图2显示,以
孟晓明、牛兴侦、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为集中的核心作者合作网络。节点的大小代表发文量,连线表示合作关系。这表明该领域存在一批持续产出的领军学者和团队。以下是根据正文描述转录并修正的表1: 表1. 发文数量排名前列的作者(根据正文内容整理)
排序 发文数量 代表年份 作者/课题组 1 4 2016 孟晓明 2 3 2016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 3 3 2017 张颖露 4 3 2016 宋磊 5 3 2017 张立 6 3 2018 周焱
该图像是图表,展示了国内动漫产业研究中发表文献的发文机构共现关系。图中以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圆点表示各机构,圆点大小反映机构发表文献数量,颜色代表不同的群体或研究方向。部分机构名称被标注,呈现机构间的合作或引用网络结构,但具体关系及数值未详细标出。图3显示,各研究机构的节点分布零散,连线稀少。这直观地证明了作者的结论: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尚未形成稳定的跨机构合作网络。尽管存在如
中国动漫集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高产机构,但它们大多是独立研究。 -
关键词共现与演变分析 (图4, 图5, 图6, 表3):
该图像是图表,呈现了基于VOSviewer软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采用聚类上色方式展示。图中不同颜色的节点代表动漫产业研究中的多个关键词群体,节点大小反映关键词出现频率,连线表示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揭示了国内动漫产业相关研究的热点领域和主题关联。图4按聚类上色,展示了研究主题的结构。可以看到以
动漫产业为核心,衍生出多个主题团块,如红色聚类的文化产业相关,蓝色聚类的产业链与商业模式相关,以及与日本动漫、IP、新媒体等相关的多个主题。
该图像是关键词共现图(按时间先后上色),展示了2015年至2019年间国内动漫产业相关研究主题的关联与演变。图中圆点代表关键词,大小反映词频,颜色由蓝变黄表示时间序列,揭示动漫产业、文化产业、产业链、IP开发、大数据等研究热点及其动态关系。图5按时间上色,揭示了研究热点的演变路径。深蓝色(早期,约2014-2015)的关键词多为
日本动漫、现状、问题、对策,表明初期研究以借鉴和反思为主。绿色(中期,约2016-2017)的关键词变为互联网、大数据、商业模式,反映了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变革。黄色(近期,约2018-2019之后)的关键词则集中于IP、游戏、传统文化,标志着研究进入了深度开发和文化融合的新阶段。
该图像是关键词共现图(按热度上色),展示了动漫产业相关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分布。其中“动漫产业”“动漫”“文化产业”等关键词显著突出,反映出研究热点集中于产业链、文化融合、技术创新及商业模式等领域。整个图谱通过颜色深浅显示关键词的流行程度,帮助揭示国内动漫产业研究的重点方向和趋势。图6的热力图直观地显示了研究热度。
动漫产业是绝对的核心,亮度最高。其次是动漫、文化产业、产业链,构成了研究的次核心。这说明宏观的产业经济视角始终是该领域研究的主流。以下为原文表3的转录: 表3. 出现频率排名前二十的关键词
序号 出现频率 关键词中心性 出现年份 关键词 1 107 0.64 2014 动漫产业 2 28 0.2 2014 文化产业 3 22 0.14 2014 动漫 4 21 0.09 2014 产业链 5 12 0.07 2015 互联网 6 12 0.05 2015 动漫出版 7 10 0.05 2014 ip 8 8 0.01 2014 日本 9 8 0.04 2014 日本动漫 10 7 0.04 2014 中国动漫 11 6 0.01 2014 对策 12 6 0.02 2018 动漫ip 13 5 0.02 2014 人才 14 5 0.02 2017 动漫企业 15 5 0 2014 新媒体 16 5 0.01 2014 人才培养 17 4 0 2014 创意产业 18 4 0.02 2014 产业化 19 4 0.01 2014 价值链 20 4 0.01 2015 动漫品牌 动漫产业的中心性高达0.64,远超其他关键词,再次印证了其核心桥梁地位。
-
-
消融实验/参数分析 (Ablation Studies / Parameter Analysis):
-
关键词聚类与时间轴分析 (图7, 图8):
该图像是关键词聚类图,展示了动漫产业研究中的十大主题群,包括“动漫产业”“文化产业”“产业链”“IP”“创新”等,色彩区分不同主题簇,反映了各关键词间的关联和研究热点分布,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结构与重点。
该图像是图表,呈现了国内动漫产业研究关键词的聚类时间轴。图中通过不同颜色和编号(0至9)区分十大主题方向,如动漫产业、文化产业、产业链、IP及创新等,反映各领域关键词在2014年至2024年的动态演变和研究热点变化。图表直观展示了各聚类间的时间联系和关键词发展趋势。这两个图可以看作是对关键词共现网络的深度剖析,类似于一种“组件分析”。图7将关键词划分为10个明确的聚类(如
#0 动漫产业、#1 文化产业、#5 IP、#8 人才培养等),揭示了研究的十大主题板块。 图8则将这10个聚类置于时间轴上,展示了每个主题的生命周期和活跃时段。例如,#0 动漫产业贯穿始终,是常青主题。而像#5 IP、#7 产业转型等聚类中的关键词则在近年(2018年后)更为密集,显示出这些是新兴或再度活跃的研究前沿。#9 量化方法聚类的出现,也表明研究方法本身正变得更加多样化。
-
7. 总结与思考 (Conclusion & Personal Thoughts)
-
结论总结 (Conclusion Summary):
- 研究现状: 国内动漫产业的学术研究在过去十年间,尽管产业本身高速发展,但核心期刊的发文量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研究热度减退或重心发生转移。
- 研究热点: 研究焦点已从早期的对日模式借鉴和宏观问题探讨,演变为当前对
IP全产业链开发、数字化转型、与传统文化融合等更具体、更深入的议题。 - 合作格局: 形成了以少数高产学者为核心的作者合作网络,但机构间的系统性合作依然欠缺。
- 未来趋势: 论文预测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数字化技术(AIGC、VR)、IP管理、文化融合、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链优化。
-
局限性与未来工作 (Limitations & Future Work):
- 作者指出的局限性/未来工作:
- 用户研究不足: 缺乏对用户行为、消费心理和社群文化的深入研究。
- 跨界融合研究不足: 与电影、游戏等其他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研究较少。
- 社会影响研究不足: 对动漫作品的社会价值、价值观传播及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匮乏。
- 政策评估研究不足: 对各项扶持政策的实际效果缺乏深入、量化的评估。
- 国际比较研究不足: 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策略研究有待加强。
- 方法论创新不足: 提出可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方法进行产业分析和预测。
- 作者指出的局限性/未来工作:
-
个人启发与批判 (Personal Insights & Critique):
- 启发:
- 产业热与学术冷的“反差”: 本文最深刻的启发在于揭示了产业发展热度与学术研究热度可能并不同步的现象。这引导我们思考学术研究的滞后性、前瞻性以及与产业实践的互动关系。
- 研究范式转型的必要性: 论文指出的研究空白(用户、社会影响、大数据分析)实际上是在呼吁研究范式的转型——从宏观的产业经济描述,转向更微观、更实证、更跨学科的深度研究。
- 方法论的价值: 这篇论文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文献计量分析这一工具在快速梳理一个领域知识图谱时的强大能力和高效性。
- 批判与改进:
- 数据来源的局限性: 研究仅使用了CNKI核心期刊数据,虽然保证了质量,但也可能遗漏了大量发表在普通期刊、会议论文、硕博士学位论文以及行业报告中的有价值研究,这可能部分解释了“发文量下降”的现象。
- 论文自身的严谨性瑕疵: 文中
表1和表2的数据重复错误,这是一个较为明显的硬伤,影响了报告的严谨性。 - 解读深度可以加强: 对于发文量下降的原因,除了作者提到的“饱和”与“转移”,还可以探讨更深层的原因,例如:产业发展速度过快,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变化;或者产业界的知识生产(如深度行业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学术界的角色。
- 启发:
相似论文推荐
基于向量语义检索推荐的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