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mental disorders in young adults: temporal trends in primary care episodes and self-reported symptoms
TL;DR 精炼摘要
本研究分析2009-2019年英国青年的共同精神障碍诊断和自我报告症状趋势,发现诊断增加9.9%,症状增19.3%,增长尤以16-19岁和95后群体显著。不同性别和贫富群体间诊断与症状趋势不符,反映心理健康服务配置存在错位。
摘要
1 Dykxhoorn J, et al . BMJ Ment Health 2025; 28 :1–9. doi:10.1136/bmjment-2024-301457 Original research ADULT MENTAL HEALTH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in young adults: temporal trends in primary care episodes and self- reported symptoms Jennifer Dykxhoorn , 1,2 Francesca Solmi , 1 Kate Walters, 2 Shamini Gnani, 3 Antonio Lazzarino, 1 Judi Kidger, 4 James B Kirkbride , 1 David P J Osborn 1 To cite: Dykxhoorn J, Solmi F, Walters K, et al . BMJ Ment Health 2025; 28 :1–9. ► Additional supplemental material is published online only. To view, please visit the journal online (https:// doi. org/ 10. 1136/ bmjment- 2024- 301457). 1 UCL Division of Psychiatry, London, UK 2 UCL Research Department of Primary Care and Population Health, London, UK 3 Department of Primary Care and Public Health,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London, UK 4 Population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Bristol, Bristol, UK Correspondence to Dr Jennifer Dykxhoorn, UCL Division of Psychiatry, London, UK; J. dykxhoorn@ ucl. ac. uk Received 11 November 2024 Accepted 19 April 2025 © Author(s) (or their employer(s)) 2025. Re- use permitted under CC BY. Published by BMJ Group.
思维导图
论文精读
中文精读
1. 论文基本信息
1.1. 标题
共同精神障碍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CMD) 在青年群体中的时间趋势:初级保健就诊记录与自我报告症状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Jennifer Dykxhoorn, Francesca Solmi, Kate Walters, Shamini Gnani, Antonio Lazzarino, Judi Kidger, James B Kirkbride, David P J Osborn。 作者主要隶属于伦敦大学学院 (UCL Division of Psychiatry, UCL Research Department of Primary Care and Population Health) 和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的初级保健与公共卫生部门,以及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的人口健康科学部门。
1.3. 发表期刊/会议
发表于期刊 ADULT MENTAL HEALTH。根据文章格式,通常是医学或心理健康领域的期刊。
1.4. 发表年份
2024年
1.5. 摘要
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年至2019年间初级保健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诊断数据和自我报告的心理困扰症状数据,调查了青年群体中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增加趋势。研究人员利用英国初级保健记录和1980年至2003年间出生个体的纵向队列数据,对16至39岁的参与者进行了追踪,计算了不同社会人口学群体中每年发病率 (incidence rates) 和症状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初级保健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增加了9.90%,而自我报告的心理困扰症状增加了19.33%,其中增幅最大的出现在青少年晚期(16-19岁)和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症状增加幅度相似,但男性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增幅(20.61%)高于女性(7.65%);尽管症状增加幅度相当,但在最不贫困地区(16.34%)的增幅远超最贫困地区(3.55%)。这些结果表明,初级保健中共同精神障碍 (CMDs) 诊断的增加可能反映了症状负担的加重,但记录诊断与症状报告之间在社会人口学群体中的差异,揭示了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可能存在的错位,即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可能并未获得相应比例的护理。
1.6. 原文链接
/files/papers/69056ad90b2d130ab3e047ea/paper.pdf (PDF链接,已正式发表)
2. 整体概括
2.1. 研究背景与动机
2.1.1. 核心问题与重要性
核心问题: 青年群体中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报告率和诊断率持续上升,但尚不清楚这种上升是反映了实际症状负担的增加,还是人们求助行为的改变,抑或是初级保健实践的变化。此外,这些趋势在不同的社会人口学群体中是否存在差异?
重要性: 共同精神障碍 (CMDs),包括焦虑、抑郁和压力,是导致全球失能调整生命年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的主要原因,尤其在15-24岁的青年群体中。抑郁症和焦虑症分别是该年龄段第二和第四大失能调整生命年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的原因。因此,理解其增加的驱动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至关重要。
2.1.2. 现有研究的挑战与空白
- 机制不明确: 现有研究观察到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上升,但未能充分探究其驱动机制。可能的原因包括:
- 症状本身的增加。
- 心理健康素养 (mental health literacy) 提高和污名化 (stigma) 减少导致更多人寻求帮助。
- 初级保健医生在识别、记录和治疗共同精神障碍 (CMDs) 方面的实践变化,例如更多地记录症状而非诊断标签。
- 群体差异性: 现有研究未充分探索这些机制如何对不同年龄、性别、族裔或地区群体产生差异化影响。
2.1.3. 论文的切入点与创新思路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三角测量 (triangulation) 方法:
- 整合多源数据: 首次将英国的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电子健康记录数据(
Clinical Research Practice Datalink, CPRD)与纵向队列 (longitudinal cohort) 自我报告数据(Understanding Society, USoc)相结合。 - 同时考察诊断和症状: 对比分析了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诊断和个体自我报告的心理困扰症状,以区分是真实症状负担增加还是其他因素导致了诊断率上升。
- 细致的社会人口学分析: 深入探讨了这些趋势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群体(性别、年龄、出生队列、族裔、国家、地区和贫困程度)中的差异,旨在揭示潜在的不平等 (inequalities) 和服务错位。
2.2. 核心贡献/主要发现
2.2.1. 主要贡献
- 验证了双重增长: 首次在英国青年群体中,通过三角测量 (triangulation) 两种独立的数据来源,证实了2009年至2019年间,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和自我报告的心理困扰症状均显著增加。
- 揭示了增长幅度的差异: 发现自我报告的心理困扰症状的增长幅度(19.33%)远超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增长幅度(9.90%),这可能表明心理健康服务供给未能跟上潜在的需求增长。
- 发现了群体间的服务错位: 揭示了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与自我报告症状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心理健康服务可能与人群的实际需求存在错位,特别是对于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
2.2.2. 关键结论
- 症状负担增加: 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诊断的增加很可能反映了心理困扰症状负担的加重。
- 青少年和较晚出生队列风险最高: 青少年晚期(16-19岁)和1995年以后出生的群体,无论是记录诊断还是自我报告症状,都显示出最显著的增长。
- 性别差异: 男性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增幅高于女性,尽管两性症状增加幅度相似,这可能预示男性求助意愿的增加或服务提供者的识别变化。
- 贫困区域的不平等: 尽管在贫困程度较高的地区心理困扰症状负担更重且增长幅度相似,但这些地区的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增幅最小,而在最不贫困地区增幅最大。这强烈暗示了心理健康服务分配的不平等 (inequalities),即最需要服务的群体获得的增长最少,符合逆向护理定律 (inverse care law)。
- 少数族裔群体: 少数族裔群体在基线时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发生率较低,但其增长速度快于白人族裔,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族裔间的发生率趋于收敛。然而,心理困扰症状的报告水平仍存在差异。
- 公共卫生需求: 青年群体中日益增长的心理困扰症状负担是一个紧迫的公共精神健康问题,亟需更公平、更充足的心理健康服务。
3. 预备知识与相关工作
3.1. 基础概念
3.1.1. 共同精神障碍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CMDs)
概念定义: 共同精神障碍 (CMDs) 是一组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焦虑症 (anxiety)、抑郁症 (depression) 和压力相关障碍 (stress-related disorders)。这些疾病通常表现为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改变,但与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相比,其症状通常不涉及现实感的丧失。它们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失能调整生命年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的主要原因。
3.1.2. 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概念定义: 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是医疗系统的第一接触点,通常由全科医生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提供。它涵盖了广泛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常见疾病的服务,是社区居民最常接触的医疗服务。在英国,绝大多数人口都在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注册,使其成为获取人群健康数据的重要来源。
3.1.3. 纵向队列数据 (Longitudinal Cohort Data)
概念定义: 纵向队列数据 (longitudinal cohort data) 是指对同一组研究对象(即队列 (cohort))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进行重复测量或观察所收集的数据。这种数据能够追踪个体随时间的变化,例如症状的演变、诊断的发生等,有助于研究因果关系和趋势。本研究中使用的 Understanding Society (USoc) 就是一个大型纵向队列 (longitudinal cohort) 研究。
3.1.4.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概念定义: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是指在特定人群中,某个疾病或事件在特定时间内新发生病例的频率。它通常表示为每单位人年 (person-years) 的病例数,用于衡量疾病发生的风险。本研究中计算的是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年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3.1.5. 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概念定义: 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是指个体经历的、影响情绪、思维和行为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如烦躁、紧张、悲伤、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不一定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3.1.6. 通用健康问卷-12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 GHQ-12)
概念定义: GHQ-12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人群研究的自我报告问卷,用于筛查和测量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抑郁和焦虑。它包含12个问题,每个问题有0-3分的评分,总分范围为0(无心理困扰)到36(高度心理困扰)。较高的分数表示更严重的心理困扰。研究中通常会设定一个阈值 (threshold)(例如分)来区分高心理困扰人群。
3.1.7. 贫困程度 (Deprivation)
概念定义: 在健康研究中,贫困程度 (deprivation) 是一个多维度的社会经济指标,用于衡量特定地理区域或个体在物质、社会资源方面的缺乏。在英国,常用的衡量标准是英格兰多重贫困指数 (English Index of Multiple Deprivation, IMD),它综合了收入、就业、教育、健康、犯罪、住房和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本研究将地区按照贫困程度 (deprivation) 划分为五个等级(五分位),其中Fifth 1代表最不贫困,Fifth 5代表最贫困。
3.2. 前人工作
- 共同精神障碍 (CMDs) 上升趋势: 英国自2000年以来,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发生率持续上升。
- 潜在驱动因素: 这种上升可能由多种机制驱动,包括:
- 症状变得更普遍: 心理困扰在年轻人中可能确实增加了。
- 求助意愿增加: 随着心理健康素养 (mental health literacy) 提高和污名化 (stigma) 减少,年轻人可能更愿意寻求帮助。
- 初级保健实践变化: 医生在识别、记录和治疗共同精神障碍 (CMDs) 方面的做法可能有所改变,例如更多地记录症状。
3.3. 技术演进
本研究的技术演进主要体现在其对数据来源的整合和分析方法的运用上:
- 数据整合: 从单一数据源(如仅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记录或仅纵向队列 (longitudinal cohort) 调查)到三角测量 (triangulation) 两种不同类型但互补的数据源,以提供更全面的视角。这种方法有助于区分真实的发病率变化与求助行为或记录方式的变化。
- 统计模型: 运用了针对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数据中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变化的多层Cox回归 (multilevel Cox regression) 模型,以及针对纵向队列 (longitudinal cohort) 数据中自我报告症状变化的多层线性回归 (multilevel linear regression) 模型,这些模型都能有效处理重复测量和时间趋势,并能探究社会人口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interaction effects)。
3.4. 差异化分析
本研究与现有工作的核心区别和创新点在于:
- 综合视角: 大多数研究可能侧重于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记录或自我报告症状中的一种。本研究同时考察了这两种数据源,并进行对比,从而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增加背后的复杂机制,例如是症状负担真正在增加,还是求助行为或记录实践发生了变化。
- 细致的异质性分析: 现有研究可能普遍报告了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增加,但本研究通过详细的社会人口学群体(性别、年龄、出生队列、族裔、地区、贫困程度等)分层分析 (stratified analysis),揭示了不同群体之间趋势的显著差异,从而指出了心理健康服务可能存在的不平等 (inequalities) 和错位。
- 指导政策制定: 通过三角测量 (triangulation) 证据,本研究能够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关键信息,特别是在资源分配和公平性方面。
4. 方法论
4.1. 方法原理
本研究的核心原理是利用三角测量 (triangulation) 方法,即结合来自英国的两种大型、具有代表性的独立数据来源: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电子健康记录数据(CPRD)和纵向队列 (longitudinal cohort) 自我报告数据(USoc)。通过同时分析这两个数据集在2009年至2019年间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时间趋势,并针对不同的社会人口学群体进行分层分析 (stratified analysis),旨在理解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增加的驱动因素,并评估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服务提供与人口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如果两种数据来源都显示出相似的增加,则可能表明真实症状负担的增加。如果存在差异,则可能暗示求助行为、污名化 (stigma)、心理健康素养 (mental health literacy) 或服务可及性等因素的作用。
4.2. 核心方法详解 (逐层深入)
4.2.1. 数据来源
-
CPRD (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
- 性质: 英国的电子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记录数据库。它收集了数百万英国患者的匿名化健康数据,包括诊断、症状、治疗和处方信息。
- 用途: 用于估计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s)。
-
USoc (Understanding Society):
- 性质: 英国一项大型家庭纵向队列 (longitudinal cohort) 研究,追踪了数万个家庭及其成员的生活、健康、经济和社会情况。参与者定期接受调查,提供自我报告的数据。
- 用途: 用于估计自我报告的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的水平。
4.2.2. CPRD 方法
4.2.2.1. 研究样本
- 范围: 1980年至2003年间出生的参与者。
- 纳入标准: 在2009年至2019年间,至少有12个月在英国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诊所注册。
- 入组时间: 参与者在2009年1月1日(如果当时已满16岁)或其年满16岁的那一年(如果晚于2009年)进入队列 (cohort)。
4.2.2.2. 测量
- 主要结果: 每年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简称“recorded CMD”)。
- CMD 定义: 涵盖了:
- 焦虑、抑郁和/或压力的症状或诊断。
- 用于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 新发病 (New Episodes) 定义: 为了计算新发发病率 (incidence rate),排除了在过去12个月内已诊断和/或治疗过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参与者。任何在过去12个月内未被诊断和/或治疗过共同精神障碍 (CMDs),但在研究年份被诊断或治疗的参与者均被视为新发病例。
4.2.2.3. 分层变量
- 社会人口学群体:
- 性别 (Sex): 女性、男性。
- 年龄组 (Age group): 16-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
- 出生队列 (Cohort): 1980-1984年、1985-1989年、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3年。
- 族裔 (Ethnicity): 亚洲裔、黑人、混血、其他、白人、未说明。
- 国家 (Country): 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
- 地区 (Region)(仅英格兰): 东北、西北、约克郡和亨伯、东米德兰、西米德兰、英格兰东部、伦敦、东南、西南。
- 贫困程度 (Deprivation)(仅英格兰): 按五分位划分(
Fifth 1为最不贫困,Fifth 5为最贫困)。
4.2.2.4. 缺失数据
- 除了族裔,所有特征数据完整。未记录族裔的参与者被归入“未说明”组。
4.2.2.5. 统计分析
- 入组: 参与者在2009年1月1日(若已满16岁)或年满16岁当年入组。
- 年度发病率: 计算总体和各分层 (stratum) 下每1000人年 (PYs) 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及其95%置信区间 (CIs)。
- 人年 (Person-Years, PYs): 一种衡量人群暴露时间长度的单位。例如,1000人年 (PYs) 可以指1000个人被追踪了一年,或者100个人被追踪了十年。它反映了研究期间观察到的总时间,是计算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的分母。
- 趋势分析: 采用多层Cox回归 (multilevel Cox regression) 模型,以参与者为聚类 (clustered) 单位。
- 多层Cox回归 (multilevel Cox regression): 是一种用于分析生存数据 (survival data) 或时间到事件数据 (time-to-event data) 的统计方法,它考虑了数据中存在的层级结构(例如,同一参与者的多次观察)。
Cox回归模型的核心是风险函数 (hazard function),它描述了事件在某一时刻发生的瞬时风险。 - 目的: 分析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随时间的变化,并评估社会人口学分层 (stratum) 与时间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interactions)。
- 多层Cox回归 (multilevel Cox regression): 是一种用于分析生存数据 (survival data) 或时间到事件数据 (time-to-event data) 的统计方法,它考虑了数据中存在的层级结构(例如,同一参与者的多次观察)。
- 交互作用检验: 使用Wald检验 (Wald tests) 来确定社会人口学分层 (strata) 与时间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interactions)。
- Wald检验 (Wald tests): 是一种用于检验统计模型中参数显著性的统计方法。在这里,它用于检验模型中交互项 (interaction terms) 的系数是否显著不为零,从而判断不同社会人口学群体之间时间趋势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 变化量评估: 报告分层 (stratified) 的发病率比 (Incidence Rate Ratios, IRR) 及其95%置信区间 (CI),比较了2009年(研究开始)与2014年(中期)、2014年与2019年(研究结束),以及2009年与2019年(总体)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变化。
- 发病率比 (Incidence Rate Ratio, IRR): 是两个不同时期或不同组别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的比值,用于量化风险随时间或组别的相对变化。例如,如果 ,表示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增加了10%。
- 符号解释:
IRR: 发病率比 (Incidence Rate Ratio)。- : 随访期或比较期内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 : 基线期或参照组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4.2.3. USoc 方法
4.2.3.1. 研究样本
- 范围: 1980年至2003年出生的参与者。
- 纳入标准: 在2009-2010年至2019-2020年间至少参与了一次
USoc调查波次。 - 入组时间: 参与者在2009年(若已满16岁)或其年满16岁当年入组。
4.2.3.2. 测量
- 主要结果: 自我报告的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通过通用健康问卷-12 (GHQ-12) 测量。
- GHQ-12 评分: 0(无心理困扰症状)到36(高度心理困扰症状)。
- 事后分析 (Post-hoc analysis): 将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二分化,使用分的阈值 (threshold) 来表示高心理困扰。
4.2.3.3. 缺失数据
- 处理方法: 使用了50个多重插补数据集 (imputed datasets),并根据鲁宾规则 (Rubin's rules) 进行合并,假设数据是随机缺失 (missing at random, MAR) 的。
- 随机缺失 (Missing at Random, MAR): 一种缺失数据机制,指缺失的概率可能依赖于观察到的数据,但不依赖于缺失数据本身。
- 多重插补 (Multiple Imputation): 一种处理缺失数据的方法,通过生成多个完整的数据集 (datasets) 来估计缺失值,并对每个完整数据集 (dataset) 进行分析,最后合并结果,从而更准确地反映统计推断中的不确定性。
- 鲁宾规则 (Rubin's Rules): 用于合并多重插补 (multiple imputation) 后各个数据集 (datasets) 分析结果的规则。
4.2.3.4. 统计分析
- 代表性估计: 使用横断面权重 (cross-sectional weights) 来生成具有代表性的估计,以考虑不平等的选择概率和差异化的无应答。
- 年度症状分数: 每年计算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症状分数,为每个调查波次生成独立估计(例如,2009-2010;2010-2011)。
- 趋势分析: 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 (multilevel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以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症状分数作为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以参与者为聚类 (clustered) 单位,以处理重复测量。
- 多层线性回归模型 (multilevel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是一种用于分析具有层级结构数据(例如,个体在不同时间点的重复测量)的统计方法。它允许同时估计个体内部的变化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 交互作用检验: 引入时间与每个社会人口学变量之间的交互项 (interaction terms),并通过似然比检验 (likelihood ratio tests, LRT) 来确定交互项 (interaction terms) 是否改善了模型拟合。
- 似然比检验 (Likelihood Ratio Tests, LRT): 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嵌套模型 (nested models) 拟合优度的统计检验。在这里,它用于判断在模型中加入交互项 (interaction terms) 后,模型对数据的解释能力是否显著提高。
- 相对变化量评估: 计算比率 (Rate Ratios, RR) 及其95%置信区间 (CI),比较研究开始(2009-2010)与中期(2014-2015)以及与结束(2019-2020)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症状分数。
- 比率 (Rate Ratio, RR): 这里指平均症状分数的比值,表示平均症状分数的乘法差异。例如,如果 ,表示平均症状分数增加了19%。
- 符号解释:
RR: 比率 (Rate Ratio)。- : 随访期或比较期内的平均症状分数。
- : 基线期或参照组的平均症状分数。
- 方差估计: 使用Delta方法 (Delta method) 来估计比率 (RR) 的方差。
- Delta方法 (Delta method): 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近似估计非线性函数(如比率)的方差和置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 事后分析: 对超过症状阈值 (threshold)(
GHQ-12)的加权比例及其95%置信区间 (CI) 进行建模。
5. 实验设置
5.1. 数据集
5.1.1. CPRD (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 样本特征
研究包含了7,354,888名独立参与者,共贡献了26,928,036人年 (PYs) 的随访数据。
-
性别: 54.03%为女性。
-
居住地: 87.87%居住在英格兰。
-
族裔: 在有记录族裔的参与者中,71.17%为白人族裔,这与人口普查估计大致一致。
-
英格兰地区分布: 伦敦的注册诊所参与者比例最高(27.85%),东北地区最低(2.68%)。
-
贫困程度: 23.51%的参与者注册在英格兰最贫困的地区,13.18%注册在最不贫困的地区。 以下是原文 Table 1 的结果:
| | 2009 | | 2014 | | 2019 | | :--- | :--- | :--- | :--- | :--- | :--- | :--- | | n | % | n | % | n | % | Total | 2179380 | 100.00 | 3061418 | 100.00 | 3935301 | 100.00 | Sex | | | | | | | Female | 1144514 | 52.50 | 1614301 | 52.73 | 2034723 | 51.70 | Male | 1034866 | 47.50 | 1447117 | 47.27 | 1900578 | 48.30 | Age group | | | | | | | 16-19 | 169508 | 7.78 | 163530 | 5.34 | 158905 | 4.04 | 20-24 | 702825 | 32.25 | 691587 | 22.59 | 680305 | 17.29 | 25-29 | 1307047 | 59.97 | 925879 | 30.24 | 877798 | 22.31 | 30-34 | - | - | 1280422 | 41.82 | 1018290 | 25.88 | 35-39 | - | | - | - | 1200003 | 30.49 | Cohort | | | | | | | 1980-1984 | 1328153 | 60.94 | 1304076 | 42.60 | 1219774 | 31.00 | 1985-1989 | 687754 | 31.56 | 921962 | 30.12 | 1016325 | 25.83 | 1990-1994 | 163473 | 7.50 | 678220 | 22.15 | 879112 | 22.34 | 1995-1999 | - | - | 157160 | 5.13 | 668104 | 16.98 | 2000-2003 | - | - | | - | 151986 | 3.86 | Ethnicity | | | | | | | Asian | 192098 | 13.92 | 340259 | 15.76 | 461591 | 16.10 | Black | 76413 | 5.54 | 119025 | 5.50 | 160523 | 5.60 | Mixed | 51072 | 3.70 | 88510 | 4.10 | 139285 | 4.86 | Other | 26924 | 1.95 | 47058 | 2.20 | 76870 | 2.68 | White | 1033148 | 74.88 | 1564471 | 72.45 | 2028898 | 70.76 | Country | | | | | | | England | 1882792 | 86.39 | 2649545 | 86.55 | 3413569 | 86.74 | Scotland | 162414 | 7.45 | 230273 | 7.52 | 297645 | 7.56 | Northern Ireland | 31305 | 1.44 | 40106 | 1.31 | 50927 | 1.29 | Wales | 102869 | 4.72 | 141494 | 4.62 | 173160 | 4.40 | Region* | | | | | | | North East | 54434 | 2.50 | 76163 | 2.49 | 92089 | 2.34 | North West Yorkshire and the | 30548784607 | 14.02 | 406230 | 13.27 | 541028126587 | 13.753.22 | Humber | | 3.88 | 108575 | 3.55 | | | East Midlands | 85335 | 3.92 | 92306 | 3.02 | 117900 | 3.00 | West Midlands | 240884 | 11.05 | 344809 | 11.26 | 445681 | 11.33 | East of England | 83903 | 3.85 | 98123 | 3.21 | 103118 | 2.62 | London | 431105 | 19.78 | 711831 | 23.25 | 973897 | 24.75 | South East | 380293 | 17.45 | 521410 | 17.03 | 659028 | 16.75 | South West | 216744 | 9.95 | 290098 | 9.48 | 354241 | 9.00 | Deprivation* | | | | | | | Fifth 1 (least deprived) | 273508 | 12.55 | 401528 | 13.12 | 542754 | 13.79 | Fifth 2 | 395052 | 18.13 | 554444 | 18.11 | 716215 | 18.20 | Fifth 3 | 401383 | 18.42 | 557730 | 18.22 | 705587 | 17.93 | Fifth 4 | 573390 | 26.31 | 804201 | 26.27 | 1029073 | 26.15 | Fifth (most deprived) | 536047 | 24.60 | 743515 | 24.29 | 941672 | 23.93
*英格兰数据。
5.1.2. USoc (Understanding Society) 样本特征
研究包含了25,214名独立参与者。
-
性别: 53.11%为女性。
-
族裔: 68.94%为白人族裔。
-
居住地: 81.68%居住在英格兰。 以下是原文 Table 2 的结果:
| | 2009-2010 (wave A) | | 2014-2015 (wave F) | | 2019-2020 (wave K) | | :--- | :--- | :--- | :--- | :--- | :--- | :--- | | n | % | n | % | n | % | Total | 10245 | 100.00 | 10668 | 100.00 | 7081 | 100.00 | Sex | | | | | | | Female | 5730 | 55.90 | 5874 | 55.06 | 3984 | 56.26 | Male | 4515 | 44.10 | 4794 | 44.94 | 3097 | 43.74 | Age group | | | | | | | 16-19 | 2936 | 28.66 | 2419 | 22.68 | 1337 | 18.88 | 20-24 | 3397 | 33.16 | 2743 | 25.71 | 1506 | 21.27 | 25-29 | 3679 | 35.91 | 2432 | 22.80 | 1285 | 18.15 | 30-34 | 233 | 2.27 | 2835 | 26.57 | 1311 | 18.51 | 35-39 | | | 239 | 2.24 | 1642 | 23.19 | Cohort | | | | | | | 1980-1984 | 3899 | 38.10 | 3000 | 28.12 | 1650 | 23.30 | 1985-1989 | 3400 | 33.20 | 2467 | 23.13 | 1301 | 18.37 | 1990-1994 | 2946 | 28.80 | 2726 | 25.55 | 1284 | 18.13 | 1995-1999 | | - | 2475 | 23.20 | 1515 | 21.40 | 2000-2003 | | - | | | 1331 | 18.80 | Ethnicity | | | | | | | Asian | 1927 | 18.81 | 1869 | 17.52 | 1152 | 16.27 | Black | 724 | 7.07 | 787 | 7.38 | 256 | 3.62 | Mixed | 354 | 3.46 | 369 | 3.46 | 243 | 3.43 | Other | 155 | 1.51 | 153 | 1.43 | 54 | 0.76 | White | 7084 | 69.15 | 7460 | 69.93 | 5363 | 75.74 | Missing | 1 | 0.01 | 30 | 0.28 | 13 | 0.18 | Country | | | | | | | England | 8767 | 85.57 | 8741 | 81.94 | 5742 | 81.09 | Scotland | 638 | 6.23 | 693 | 5.84 | 470 | 5.66 | Northern Ireland | 368 | 3.59 | 611 | 5.73 | 468 | 6.61 | Wales | 472 | 4.61 | 623 | 5.84 | 401 | 5.66 | Region* | | | | | | | North East | 427 | 4.87 | 359 | 4.11 | 218 | 3.80 | North West | 1092 | 12.46 | 1128 | 12.90 | 802 | 13.97 | Yorkshire and the Humber | 918 | 10.47 | 977 | 11.18 | 639 | 11.13 | East Midlands | 765 | 8.73 | 750 | 8.58 | 512 | 8.92 | West Midlands | 936 | 10.68 | 978 | 11.19 | 660 | 11.49 | East of England | 797 | 9.09 | 757 | 8.66 | 609 | 10.61 | London | 2127 | 24.26 | 2030 | 23.22 | 1036 | 18.04 | South East | 1066 | 12.16 | 1074 | 12.29 | 770 | 13.41 | South West | 639 | 7.29 | 688 | 7.87 | 496 | 8.64 | Deprivation* | | | | | | | Fifth 1 (least deprived) | 2781 | 31.72 | 1074 | 12.29 | 943 | 16.42 | Fifth 2 | 1932 | 22.04 | 1372 | 15.70 | 1072 | 18.67 | Fifth 3 | 1448 | 16.52 | 1489 | 17.03 | 1072 | 18.67 | Fifth 4 | 1250 | 14.26 | 2003 | 22.91 | 1254 | 21.84 | Fifth 5 (most deprived) | 946 | 10.79 | 2803 | 32.07 | 1401 | 24.40 | Missing | 410 | 4.68 | 422 | 4.83 | 422 | 7.35
*英格兰数据。
5.1.3. 数据集选择理由
CPRD 和 USoc 都是英国大型、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集,覆盖了长达十年的时间跨度,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追踪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的时间趋势,并能捕捉到新冠疫情 (COVID-19 pandemic) 前的趋势,这些趋势可能是疫情后变化的延伸。
5.2. 评估指标
5.2.1. 初级保健中记录的 CMD 年度发病率 (Annual incidence of primary care-recorded CMD per 1000 person-years)
- 概念定义: 该指标衡量的是在特定年份内,每1000人年 (person-years) 的随访时间中,在英国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系统中新诊断或新治疗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病例数。它反映了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在人群中新发生的风险。
- 数学公式: 本文未提供明确的公式,但其计算方法通常为:
- 符号解释:
- : 年度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 : 特定年份内新诊断或新治疗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病例数。
- : 特定年份内所有参与者被追踪的总人年 (person-years) 数,即所有个体在未患病期间对研究的贡献时间之和。
5.2.2. 自我报告的心理困扰症状 (Self-reporte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 概念定义: 该指标通过通用健康问卷-12 (GHQ-12) 的平均分数来衡量,反映了人群中个体自我感受到的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的总体水平。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困扰越严重。
- 数学公式:
GHQ-12分数是12个问题答案的简单加和,每个问题有0-3分的评分。 - 符号解释:
- : 个体的通用健康问卷-12 (GHQ-12) 总分数。
- : 第 个问题的得分(范围通常是0-3)。
5.2.3. 发病率比 (Incidence Rate Ratio, IRR)
- 概念定义:
IRR用于量化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组别之间的相对变化。例如,IRR为1.10表示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增加了10%。 - 数学公式:
- 符号解释:
IRR: 发病率比 (Incidence Rate Ratio)。- : 随访期或比较期内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 : 基线期或参照组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5.2.4. 比率 (Rate Ratio, RR)
- 概念定义:
RR在本研究中用于量化自我报告的平均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分数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组别之间的相对变化。例如,RR为1.19表示平均症状分数增加了19%。 - 数学公式:
- 符号解释:
RR: 比率 (Rate Ratio)。- : 随访期或比较期内的平均症状分数。
- : 基线期或参照组的平均症状分数。
5.2.5. 超过心理困扰阈值 ( on GHQ-12) 的比例 (Proportion exceeding psychological distress cutoff)
- 概念定义: 该指标是事后分析 (post-hoc analysis) 中使用的,衡量的是通用健康问卷-12 (GHQ-12) 得分达到或超过14分的个体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这个阈值 (cutoff) 通常被用来识别具有较高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负担、可能需要干预的个体。
- 数学公式:
- 符号解释:
- : 超过心理困扰阈值 (psychological distress cutoff) 的个体比例。
- : 通用健康问卷-12 (GHQ-12) 分数达到或超过14分的个体数量。
- : 参与调查的总个体数量。
5.3. 对比基线
本研究并非传统的模型性能对比,因此没有明确的“对比基线模型”。其对比主要体现在:
- 时间基线: 将2009/2010年(研究起始点)的数据作为基线,与2014/2015年(中期)和2019/2020年(结束点)的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估时间趋势。
- 数据源对比: 对比
CPRD数据(记录诊断)和USoc数据(自我报告症状)之间的趋势,以理解两种数据来源在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变化上的异同。 - 社会人口学群体对比: 针对不同的社会人口学群体(性别、年龄、出生队列、族裔、国家、地区、贫困程度)进行分层分析 (stratified analysis),比较不同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趋势差异。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核心结果分析
6.1.1. 总体趋势
-
记录的CMD: 2009年至2019年间,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从每1000人年 (PYs) 的68.05增加到74.79,总计增加了9.90%(95%CI 9.11%至10.70%)。
-
心理困扰症状: 2009-2010年至2019-2020年间,自我报告的平均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增加了19.34%(95%CI 17.05%至21.62%)。
-
结论: 两种指标均显示上升趋势,但自我报告症状的增幅(19.34%)远大于记录诊断的增幅(9.90%)。这可能表明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未能跟上实际需求的增长。
以下是原文 Figure 1 的结果:
该图像是包含八个子图的图表,展示了2009至2019年间英国青年群体在不同社会人口学分组中的初级保健中记录的常见精神障碍(CMD)发病率及其95%置信区间的时间趋势,子图分别按总体、性别、年龄、出生队列、种族、国家、区域和贫困程度分类。
Figure 1 Primary care-recorded CMD incidence (per 1000 person-years) and CI, overall and by sociodemographic group (CPRD). Notes: EPY C Research Practice Datalink.
以下是原文 Figure 2 的结果:
该图像是图表,展示了2009至2019年间不同社会人口学组别中自我报告的心理困扰症状均值及95%置信区间的趋势变化。图中细分为总体、性别、年龄、出生队列、族裔、国家、地区及贫困程度,反映了各组症状水平的不同变化轨迹。
Figure 2 Self-reporte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mean and CI, overall and by sociodemographic group (USoc). Notes: Cls removed as they overlap. CMD, common mental disorder; USoc, Understanding Society.
6.1.2. 性别差异
- 记录的CMD: 2009年,女性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显著高于男性(女性89.39 vs 男性45.86)。然而,在2009年至2019年间,男性的相对增幅(20.60%)远高于女性(7.65%)。这导致两性之间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差距缩小。
- 心理困扰症状: 女性在2009-2010年的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分数高于男性(女性11.12 vs 男性9.85),且这种差异在整个研究期间持续存在。两性在症状增加模式上相似,未发现显著的交互作用 (interaction)。
- 结论: 尽管两性症状增加幅度相似,但男性记录诊断的增幅更大。这可能反映男性求助意愿的增加,或服务提供者对男性识别能力的提高,但也可能暗示女性症状负担持续增加而服务增长不足。
6.1.3. 年龄组差异
- 记录的CMD: 2009年,16-1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最高(86.18)。该年龄组的相对增幅也是最显著的(63.30%),远高于20-24岁(22.26%)和25-29岁(29.63%)的年龄组。
- 心理困扰症状: 2009-2010年,16-19岁年龄组的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水平最低,但其相对增幅最大(24.22%),尽管与其他年龄组的增幅存在重叠。
- 结论: 青少年晚期(16-19岁)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负担和症状增加均最为剧烈,这表明这是一个亟需关注的群体。
6.1.4. 出生队列差异
- 记录的CMD: 1980-1984年出生队列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在2009年至2019年间下降了11.49%。其他所有队列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均有所增加,其中1990-1994年队列增加了29.05%,1995-1999年队列增加了109.46%。2000-2003年队列在2016年至2019年间也增加了25.84%。
- 心理困扰症状: 所有队列的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均有所增加,其中较晚出生队列(1990-1994年增加27.61%;1995-1999年增加33.33%)的相对增幅最大,而最早出生队列(1980-1984年增加15.88%)增幅较小。
- 结论: 1995年以后出生的队列,无论是记录诊断还是自我报告症状,都经历了最显著的增长。这表明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严峻。
6.1.5. 族裔差异
- 记录的CMD: 2009年,白人族裔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最高(94.00),且在研究期间变化不大。其他族裔(黑人、混血、亚洲裔)在基线时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较低,但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增加(黑人增加13.18%,混血增加12.77%,亚洲裔增加7.97%),导致各族裔之间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趋于收敛。
- 心理困扰症状: 基线时,混血族裔的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高于黑人、亚洲裔和白人族裔。混血(20.78%)、白人(19.88%)、黑人(14.08%)和亚洲裔(13.56%)的症状均有所增加。
- 结论: 尽管少数族裔群体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诊断率在上升,但基线时白人族裔的诊断率仍然最高。症状报告的差异显示,少数族裔群体可能面临更高的心理困扰负担,但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利用率可能不匹配。
6.1.6. 国家和地区差异
- 记录的CMD(国家): 2009年北爱尔兰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最高,苏格兰最低。北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有所下降,而英格兰(12.35%)和威尔士(5.03%)有所增加。
- 心理困扰症状(国家): 各国基线症状水平相似,且症状均有所增加,但未发现显著交互作用 (interaction)。
- 记录的CMD(地区): 2009年伦敦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最低,东北地区最高。除了英格兰东部外,所有地区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均有所增加。增幅最小的是伦敦(4.27%),增幅最大的是东米德兰(30.50%)、西南(28.78%)和约克郡和亨伯(27.22%)。
- 心理困扰症状(地区): 2009-2010年,西米德兰的平均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最高,约克郡和亨伯以及东北地区最低。所有地区症状均有所增加,但因置信区间 (CI) 较宽,难以检测到有意义的地区差异。
- 结论: 地区和国家层面存在共同精神障碍 (CMDs) 诊断率和症状水平的异质性,显示出服务提供和需求可能在地理上不均。
6.1.7. 贫困程度差异
- 记录的CMD: 2009年,最贫困地区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高于最不贫困地区(最贫困77.47 vs 最不贫困65.47)。然而,在2009年至2019年间,最不贫困地区的相对增幅最大(16.34%),而最贫困地区的增幅最小(3.55%)。这导致两类地区之间的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差距缩小。
- 心理困扰症状: 基线时,最贫困地区的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高于最不贫困地区。所有贫困程度 (deprivation) 级别下的症状增加幅度相似(约19%),未发现显著交互作用 (interaction)。
- 结论: 尽管最贫困地区有更高的症状负担和相似的症状增长,但其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增幅却最小,而最不贫困地区增幅最大。这强烈表明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严重错位,加剧了系统性不平等 (inequalities),符合逆向护理定律 (inverse care law)。
6.2. 数据呈现 (表格)
本部分已在5.1. 数据集 中包含。
6.3. 消融实验/参数分析
本研究主要通过社会人口学群体的分层分析 (stratified analysis) 来揭示不同群体间的趋势差异,而非传统的模型组件消融实验 (ablation studies) 或参数分析 (parameter analysis)。这些分层分析 (stratified analysis) 的结果已在6.1. 核心结果分析中详细阐述。
7. 总结与思考
7.1. 结论总结
本研究通过三角测量 (triangulation) 英国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记录和纵向队列 (longitudinal cohort) 自我报告数据,揭示了2009年至2019年间青年群体中共同精神障碍 (CMDs) 诊断和心理困扰症状的显著增长。其中,自我报告症状的增幅(19.33%)远超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记录诊断的增幅(9.90%)。这一发现表明,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共同精神障碍 (CMDs) 诊断的增加,至少部分是由于实际症状负担的加重。
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这些趋势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突显了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与人群实际需求之间的错位 (misalignment)。例如,青少年晚期和1995年后出生的群体表现出最显著的增长,而男性记录诊断的增幅大于女性。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尽管最贫困地区具有更高的症状负担和相似的症状增长,但其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记录的共同精神障碍 (CMDs) 增幅却最小,而最不贫困地区增幅最大。这强烈暗示了心理健康服务分配的不平等 (inequalities),即最需要服务的群体可能并未获得相应比例的护理。
7.2. 局限性与未来工作
7.2.1. 论文作者指出的局限性
- GHQ-12 测量偏差: 自我报告的心理困扰症状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ymptoms) 可能受到心理健康意识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提高和污名化 (stigma) 减少的影响,导致参与者更愿意报告症状,从而可能夸大症状的实际增长。
GHQ-12在不同时间点测量不变性 (measurement invariance) 的心理测量学性能 (psychometric performance) 值得进一步研究。 - 临床实践变化: 尽管作者认为临床治疗指南 (clinical treatment guidelines) 变化不大,但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医生在识别和记录共同精神障碍 (CMDs) 方面的实践转变仍可能影响记录诊断的趋势,难以精确解释。
- 样本代表性限制: 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记录和
USoc调查都排除了某些脆弱群体,如寻求庇护者 (asylum seekers)、无家可归者 (unhoused individuals) 和机构化个体 (institutionalised individuals),这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 - 数据源缺乏个体层面连接:
CPRD和USoc数据在个体层面无法直接关联,因此无法直接考察寻求护理个体与未寻求护理个体之间的症状差异,限制了对未满足需求 (unmet need) 的精确量化。 - 求助行为差异: 不同群体(如不同出生队列)可能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意愿上存在差异,例如较晚出生的队列可能在心理困扰 (psychological distress) 程度中等时就寻求帮助,而其他群体可能即使在症状严重时也犹豫不决。
7.2.2. 未来研究方向
- 直接数据源比较: 未来研究应直接比较这些数据来源,量化呈现模式和未满足需求 (unmet need) 的程度,以更深入地揭示这些模式背后的机制。
- GHQ-12 心理测量性能研究: 进一步调查
GHQ-12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心理测量学性能 (psychometric performance),以评估心理健康意识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增加对症状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 - 目标性研究: 针对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与心理困扰 (psychological distress) 症状之间不匹配的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治疗缺口 (treatment gap) 及其潜在机制。
7.3. 个人启发与批判
7.3.1. 个人启发
- 多源数据三角测量的重要性: 本研究的三角测量 (triangulation) 方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框架,可以深入理解复杂的公共卫生现象。仅仅依靠单一数据源(例如仅诊断数据)可能无法捕捉到真实的疾病负担 (disease burden) 或服务错位。这种方法对于区分现象的真实性和报告偏差具有重要价值。
- 逆向护理定律 (Inverse Care Law) 的现代体现: 研究结果在贫困程度 (deprivation) 方面的发现令人深思,清晰地展示了逆向护理定律 (inverse care law)(即最需要医疗服务的人往往最难获得服务)在心理健康领域的体现。这提醒我们,在扩大心理健康服务时,必须积极解决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否则可能会加剧现有的不平等 (inequalities)。
- 青年心理健康危机: 青少年晚期和较晚出生队列的心理困扰 (psychological distress) 显著增加,是一个迫切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对个体健康有长期影响,也对教育和社会成果构成威胁。因此,将心理健康支持纳入教育和社区服务,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 男性求助行为的积极变化: 男性共同精神障碍 (CMDs) 诊断增幅较大,而症状增幅与女性相似,这可能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男性在寻求心理健康帮助方面的污名化 (stigma) 有所减少,求助意愿增加。这对于打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stereotypes) 具有重要意义。
7.3.2. 批判性思考
- 因果推断的局限性: 尽管本研究揭示了趋势和相关性,但作为一个观察性研究,它无法直接建立因果关系。例如,无法确定是心理健康意识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导致症状报告增加,还是症状的真实增加促使了意识的提高。
- GHQ-12 解释的复杂性: 作者承认
GHQ-12评分可能受到心理健康意识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增加的影响。这使得自我报告症状的“增加”在解释上变得复杂:它可能代表真实的疾病负担 (disease burden) 增加,也可能只是报告意愿的改变。如果没有独立验证真实疾病负担 (disease burden) 的指标,这一结果的解释将持续面临挑战。 - “未说明”族裔群体:
CPRD数据中,“未说明”族裔的比例不低,尤其在后期。这可能掩盖了部分族裔群体的真实趋势,因为这部分缺失的数据可能不是随机缺失 (missing at random, MAR) 的。 - 数据颗粒度差异:
CPRD记录的是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医生判定的诊断或治疗,而USoc是个体自我报告的症状。两者在性质上有所不同,前者是医疗干预的记录,后者是个人感受。虽然对比很有价值,但需要警惕这两种数据本质差异带来的解释偏差。例如,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中的诊断受到医生经验、时间、资源和诊断标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政策含义的细化: 研究呼吁扩大心理健康服务,但对于如何精确地“对齐”服务与需求,以及如何克服逆向护理定律 (inverse care law) 带来的挑战,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政策建议,例如针对初级保健 (primary care) 资源配置、社区心理健康倡议、以及对高风险群体的定向干预。
相似论文推荐
基于向量语义检索推荐的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