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Paper
论文状态:已完成

The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communities' mental health care needs and experience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qualitative studies

原文链接
价格:0.10
已有 7 人读过
本分析由 AI 生成,可能不完全准确,请以原文为准。

TL;DR 精炼摘要

该综述整合定性研究揭示LGBT群体在心理健康服务中面临污名与歧视,导致需求被忽视。研究强调挑战异性恋常态文化,促进自我接纳与公平,提升护理人员对LGBT偏见及相关问题的认知和临床技能,为改善LGBT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实践指导。

摘要

578 | wileyonlinelibrary.com/journal/jpm 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 2021;28:578–589. © 2020 J ohn W iley & S ons L t d Received: 11 February 2020 | Revised: 19 June 2020 | Accepted: 25 June 2020 DOI: 10.1111/jpm.12720 R E V I E W A R T I C L E The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communities' mental health care needs and experience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qualitative studies Samuel N. Rees | Marie Crowe | Shirley Harris Centre for Postgraduate Nursing Studies, University of Otago,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Correspondence Marie Crowe, Centre for Postgraduate Nursing Studies, University of Otago,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Email: marie.crowe@otago.ac.nz Accessible summary What is known on the subject? •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LGBT communities experience greater health dispari - ties,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their mental health needs. • The LGBT communities are often faced with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within mental health services. What the paper adds to existing knowledge? • People within the LGBT communities have identified that their experience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reinforce sti

思维导图

论文精读

中文精读

1. 论文基本信息

1.1. 标题

The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communities' mental health care needs and experience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qualitative studies 中文翻译: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LGBT)群体心理健康护理需求及心理健康服务体验:一项定性研究的整合性综述

1.2. 作者

Samuel N. Rees, Marie Crowe, Shirley Harris

1.3. 发表期刊/会议

发表于 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 (精神病学与心理健康护理杂志)。该期刊是一个同行评审的护理学术期刊,专注于精神卫生护理领域,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和声誉。

1.4. 发表年份

2021年

1.5. 摘要

这篇整合性综述(integrative review)旨在识别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LGBT)群体在心理健康护理方面的具体需求以及他们在使用心理健康服务时的体验。研究发现,LGBT个体在心理健康服务中常面临污名(stigma)和歧视(discrimination),这加剧了他们的边缘化(marginalization)并导致服务提供者对他们独特需求的缺乏理解。这些需求可以通过挑战异性恋常态假设(heteronormative assumptions)、促进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和公平(equity)的心理健康服务来满足。对实践的启示包括:挑战精神健康护理中的异性恋常态文化、提高对个人和社会对LGBT群体偏见的认识、增强对相关LGBT医疗保健和社会心理问题的了解,并发展以伦理、指南和护理标准为基础的临床技能。

1.6. 原文链接

/files/papers/69056cd20b2d130ab3e0481c/paper.pdf 发布状态:已正式发表。

2. 整体概括

2.1. 研究背景与动机

论文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 该研究旨在解决LGBT群体在心理健康护理方面的特定需求以及他们在获取心理健康服务时所面临的挑战和体验。尽管已知LGBT群体比普通人群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但他们的具体需求和体验往往被忽视。

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当前领域是重要的?现有研究存在哪些具体的挑战或空白(Gap)?

  1. 健康差异(Health Disparities): 国际上,LGBT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长期以来健康关注主要集中在性健康问题上,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这导致对他们整体心理健康需求的关注不足。
  2. 边缘化和污名化(Marginalization and Stigmatization): 异性恋偏见(heterosexualism)和恐同偏见(homophobic bias)导致对LGBT群体特定健康需求的研究不足。历史上,非异性恋性取向曾被视为犯罪或精神疾病,尽管已从诊断手册中移除,但这种污名化(stigma)和歧视(discrimination)在医疗服务中仍然存在,成为获取有效护理的重大障碍。
  3. 服务提供者知识和理解的缺乏: 现有证据表明,许多医疗专业人员对LGBT群体的独特需求缺乏了解,导致不敏感、甚至有害的护理体验,这进一步加剧了健康差异。
  4. 研究类型限制: 尽管存在一些关于LGBT心理健康的研究,但作者指出,之前的综述未能全面捕捉他们的“特定需求”,且专注于定量研究或特定疾病(如饮食失调)。因此,迫切需要一项侧重于定性研究的综述,以“倾听那些有直接心理健康服务经验的人的声音”,从而深入理解他们的主观体验和具体需求。

这篇论文的切入点或创新思路: 本研究通过进行一项定性研究的整合性综述(integrative review),旨在从LGBT个体的亲身经历中提炼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求和对服务的体验。这种方法能够深入挖掘复杂的情感、社会和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LGBT群体与心理健康系统的互动,从而提供比定量研究更丰富的见解。其创新点在于:

  1. 以体验为中心: 专注于理解LGBT群体如何“体验”心理健康服务,而不仅仅是统计健康差异。
  2. 定性方法优势: 利用定性研究的深度,揭示污名化(stigma)、歧视(discrimination)、缺乏理解以及对包容性(inclusion)和公平性(equity)服务的渴望等核心主题。
  3. 实践导向: 基于发现为心理健康护理实践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强调挑战异性恋常态文化、提高意识和发展文化敏感性临床技能。

2.2. 核心贡献/主要发现

论文最主要的贡献: 本研究的核心贡献在于系统地整合了现有的定性研究,揭示了LGBT群体在心理健康护理中面临的普遍挑战——即服务中的污名(stigma)和缺乏理解——并明确提出了他们对包容、尊重多样性、促进自我接纳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具体需求。这为精神健康护理实践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以期改善对这一群体的护理质量。

论文得出了哪些关键的结论或发现?这些发现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

  1. 服务体验的负面性: LGBT个体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时,普遍经历污名化(stigma)和歧视(discrimination)。这种经历体现在服务人员的异性恋常态(heteronormative)语言、对外观和行为的顺性别常态(cis-normative)预期,以及恐同症(homophobia)、恐双症(biphobia)和恐跨症(transphobia)。

  2. 缺乏专业知识和理解: 精神健康服务人员普遍缺乏对LGBT群体独特需求的了解和敏感性。这导致LGBT个体感到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被病态化(pathologized)、未得到承认,且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未得到充分治疗。

  3. 对特定护理模式的渴望: LGBT群体需要的是:

    • LGBT友好或包容性服务: 能够承认并满足其独特需求的特定心理健康护理空间。
    • 知情护理(Informed care): 不将性取向或性别认同病态化,并能促进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的服务。
    • 文化敏感的治疗师: 能够提供负担得起且及时可及的、对LGBT群体文化敏感的谈话疗法(talking therapies)。
  4. 实践改进的必要性: 论文强调了精神健康护理领域挑战异性恋常态文化、提升对LGBT偏见的认识、增强相关健康知识和发展基于伦理与标准的临床技能的必要性。

    这些发现解决了现有研究未能深入探究的LGBT群体与心理健康服务互动的主观体验问题,为制定更具文化敏感性(culturally sensitive)和包容性(inclusive)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和培训方案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3. 预备知识与相关工作

3.1. 基础概念

为了充分理解本论文,读者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 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LGBT)
    • 女同性恋 (Lesbian):指女性对女性产生情感、浪漫或性吸引。
    • 男同性恋 (Gay):指男性对男性产生情感、浪漫或性吸引(有时也用作指代所有同性恋群体)。
    • 双性恋 (Bisexual):指对男性和女性都产生情感、浪漫或性吸引。
    • 跨性别 (Transgender):指一个人的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与出生时被分配的性别(assigned sex at birth)不一致。这与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是不同的概念。
    • LGBT群体 (LGBT communities):通常指代这些性少数和性别少数群体的总称。
  • 心理健康差异 (Mental Health Disparities):指特定人群(如少数族裔、低收入群体、性少数群体)在心理疾病患病率、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等方面与主流人群存在的系统性、可预防的差距。
  • 异性恋常态 (Heteronormativity):一种社会观念,认为异性恋是唯一正常或可接受的性取向,所有人都被假定为异性恋。这种观念往往导致对非异性恋群体的排斥和歧视。
  • 顺性别常态 (Cis-normativity):一种社会观念,认为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被分配的生理性别相符是唯一正常或可接受的。这导致对跨性别群体的排斥和歧视。
  • 污名 (Stigma):一种负面的社会标签或刻板印象,导致个体因其特定特征(如性取向、性别认同、精神疾病)而受到贬低、排斥或歧视。
  • 歧视 (Discrimination):基于偏见对个体或群体进行不公平或有害的对待。
  • 整合性综述 (Integrative Review):一种系统评价方法,旨在综合来自不同研究范式(如定性、定量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文献,以对特定现象或研究问题提供更全面的理解。它比传统的系统综述更具灵活性,可以涵盖更广泛的研究类型。
  • 定性研究 (Qualitative Studies):一种研究方法,通过非数字数据(如访谈记录、观察、文本分析)来探索和理解现象、体验、意义和视角,旨在深入了解“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而非“多少”或“频率”。

3.2. 前人工作

论文在背景部分回顾了与LGBT心理健康相关的几个关键方面:

  • 历史上的忽视与病态化: 过去,LGBT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在国际上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对他们的健康关注主要集中在性健康问题,特别是HIV和AIDS。更甚者,非异性恋性取向曾被视为犯罪或精神障碍。
    •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演变: 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将同性恋从DSM中移除。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障碍”在2013年DSM-5中被“性别烦躁(gender dysphoria)”取代,反映了医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在不断演进,从病态化转向承认其体验。
  • 脆弱性与健康差异: 作为少数群体,LGBT个体在健康结果方面表现出脆弱性,其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这包括更高的抑郁症、焦虑症、物质滥用和饮食失调发生率。
    • 论文引用了多项研究来支持这些发现,例如Bailey (1999) 提到同性恋与精神疾病,Bockting et al. (2020) 讨论了抑郁和焦虑,Kecojevic et al. (2015) 讨论了物质和酒精滥用,Duggan & McCreary (2004) 讨论了身体形象和饮食失调问题。
  • 社会支持与弹性: 尽管面临挑战,LGBT群体内部也展现出强大的社区弹性(community resilience)。他们经常从彼此那里获得社会支持,建立起强大的社区关系。
  • 障碍: 负面的社会态度、排斥、遗弃以及医疗专业人员的负面态度,仍然是减少健康差异和提供有效护理的重大障碍。
  • 现有综述的局限性: 作者指出,尽管有研究,但他们仅能找到两篇相关综述。
    • King et al. (2008) 的综述识别了社区中较高的风险,但未能捕捉到LGBT群体的“特定需求”。
    • Mason et al. (2018) 的综述则专注于性少数女性的饮食失调和身体形象问题,范围较为狭窄。 这表明需要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索LGBT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和体验的综述。

3.3. 技术演进

该领域的技术演进主要体现在对LGBT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上:

  1. 从病理化到正常化: 早期,非异性恋取向和非顺性别认同被视为精神疾病,需要“治疗”或“矫正”。随着社会运动和科学研究的推进,医学界逐渐认识到这些并非疾病,而是人类多样性的表现。DSM的修订是这一演进的里程碑。

  2. 从性健康到整体心理健康: 最初对LGBT群体的健康关注主要集中在传染病(如HIV/AIDS)的预防和治疗。随着对少数群体压力(minority stress)理论的理解加深,研究和实践开始转向关注歧视、污名、内部恐同等社会心理因素对LGBT个体整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3. 从缺乏了解到文化敏感性: 过去医疗专业人员普遍缺乏对LGBT群体独特经历和需求的了解。现在,随着对健康公平(health equity)和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努力旨在培训医疗专业人员,使其能够提供更具文化敏感性(culturally sensitive)和肯定性(affirmative)的护理。

  4.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倡导: 随着LGBT权利运动的兴起,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倡导,要求医疗系统承认并满足其特定需求,推动政策和实践层面的改变。

    本文的工作正处于这一技术演进的最新阶段:通过定性研究整合,深入挖掘LGBT群体的“声音”,以期指导实践走向真正的包容和公平护理。

3.4. 差异化分析

本整合性综述与相关工作中的主要方法相比,其核心区别和创新点体现在:

  1. 研究焦点: 多数前人研究和综述可能更侧重于量化LGBT群体的心理疾病患病率(如King et al., 2008),或者聚焦于特定子群体或特定疾病(如Mason et al., 2018关注性少数女性的饮食失调)。而本研究的核心焦点是识别LGBT群体特定的心理健康护理需求以及他们亲身经历的心理健康服务体验。

  2. 方法论: 本文明确指出其选择进行定性研究的整合性综述。与传统定量综述(关注统计数据和效应量)不同,定性综述旨在合成和解释来自个体主观叙述的丰富、深入的见解。这种方法使论文能够超越简单的患病率统计,深入探讨“为什么”以及“如何”这些体验塑造了他们的健康旅程。作者强调“我们希望为那些有直接心理健康服务经验的人发声”,这正是定性研究的独特优势。

  3. 结果深度: 通过整合定性数据,本研究能够揭示诸如“污名化”、“缺乏理解”、“异性恋常态假设”等深层主题,并提出“LGBT友好服务”、“知情护理”和“促进自我接纳”等具体需求,这些是定量数据难以捕捉的。

  4. 实践导向: 基于对个体体验的深入理解,本综述能够提出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实践建议,例如挑战异性恋常态文化、提升专业人员意识和知识,以及发展特定临床技能,从而推动心理健康护理服务的根本性变革。

    简而言之,本研究的差异化在于其对LGBT群体心理健康服务体验的定性、深度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探究,填补了以往研究在理解具体需求和体验方面的空白。

4. 方法论

4.1. 方法原理

本研究采用的是定性研究的整合性综述 (integrative re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方法。整合性综述是一种广泛且独特的研究综合方法,它允许研究人员将来自不同研究方法(如定性、定量和混合方法)的文献进行综合,以形成对某一现象或研究问题的全面理解。在这里,作者明确指出他们的综述是针对“定性研究”,这意味着他们主要关注从亲身经历中提取的非数字数据。

Whittemore and Knafl (2005) 描述了进行整合性综述的框架,该框架通常包含五个关键步骤:

  1. 问题识别 (Problem identification):明确综述要解决的研究问题。

  2. 文献搜索 (Literature Search):系统地识别所有相关的文献。

  3. 数据评估 (Data evaluation):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

  4. 数据缩减 (Data reduction):从筛选出的研究中提取相关数据。

  5. 数据提取和综合 (Data extraction and synthesis):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主题、模式或关系,并综合形成新的见解。

    本研究的伦理批准被认为是不需要的,因为它是对已发表文献的综述,不涉及直接的人类受试者。

4.2. 核心方法详解 (逐层深入)

4.2.1. 问题识别

作者指出,鉴于心理障碍发生率的不断上升,有必要确定如何最好地解决LGBT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他们只能找到两篇之前的相关综述:一篇(King et al., 2008)虽然识别了该群体较高的风险,但没有捕捉到他们的具体需求;另一篇(Mason et al., 2018)则专门针对性少数女性的饮食失调和身体形象问题。这表明存在一个空白,即缺乏对LGBT群体心理健康具体需求和体验的全面定性理解。

4.2.2. 文献搜索

研究人员对四个电子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搜索:

  • Ovid Medline

  • Embase

  • CINAHL

  • PsycINFO

    为了确保使用适当的MeSH(Medical Subject Headings,医学主题词)检索词,他们获得了研究图书馆员的协助。

纳入标准 (Inclusion criteria):

  • 研究内容:考察LGBT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以及他们寻求这些需求帮助的经历。
  • 发表日期:1996年1月至2020年1月(初步搜索未能找到此日期之前的研究)。
  • 参与者年龄:18-65岁之间。
  • 语言:英文。
  • 类型: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
  • 研究设计: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仅提取定性数据)。

排除标准 (Exclusion criteria):

  • 定量研究。
  • 在HIV/AIDS诊断背景下的心理健康需求研究。

关键词 (Key terms): 第一组关键词(关于LGBT群体): 'GLBT', 'LGBTQ', 'gay', 'gay lesbian and bisexual',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homosexual', 'rainbow', 'queer', 'rainbow community', 'lesbian', 'bisexual'。这些词用布尔运算符 OR 组合。此外,还特别提到了 'Fa'afafine' (萨摩亚的第三性别),可能作为单独或补充的关键词。 这一步产生了 470,912 篇文章。

第二组关键词(关于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needs', 'experience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psychiatric patients'。这些词用布尔运算符 OR 组合。

第三组关键词(关于体验): 'lived experience', 'perception', 'perceived'。这些词用布尔运算符 OR 组合。

最后,将这三组关键词用布尔运算符 AND 组合起来进行搜索,最终得到了 533 篇文章。

4.2.3. 数据评估

研究人员使用 JBI critical appraisal checklist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JBI 定性研究批判性评估清单) 来评估所选研究的质量。JBI清单用于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三位作者独立评估论文,然后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4.2.4. 数据缩减

最初根据搜索策略(包括手动搜索)确定了533篇文章。

  1. 去除重复项: 移除重复文章后,剩下380篇。

  2. 筛选流程: 筛选过程遵循 PRISMA 2009 flow diagram (PRISMA 2009 流程图)。 以下是原文 Figure 1 的 PRISMA 流程图:

    FIGURE 1 PRISMA flow diagram of search process 该图像是图表,展示了论文中关于文献筛选流程的PRISMA流程图,详细描述了从数据库和其他来源收集记录、去重、筛选至最终纳入定性综合分析的过程。

    PRISMA 流程图展示了从数据库及其他来源识别出的记录数量,移除重复项后的记录数量,基于标题和摘要筛选后的记录数量,基于全文审查后的合格文章数量,以及最终纳入定性综合分析的文章数量。具体数字在图和正文中均有提及,但在图表中,由于是扫描图,具体数字有些模糊,正文给出了更清晰的数字:

    • 数据库搜索识别出的记录:533
    • 移除重复项后的记录:380
    • 通过标题和摘要筛选排除的记录:353
    • 通过全文审查排除的记录:13
    • 最终纳入综述的定性研究数量:14
  3. 数据组织: 将所有论文按发表日期排序。

  4. 混合方法研究: 对于混合方法研究,仅提取其定性数据部分。

4.2.5. 数据提取

将与心理健康需求和参与者寻求帮助体验相关的发现提取到表格格式中。表格包含以下列:

  • 作者 (author)

  • 国家 (country)

  • 样本量和性/性别取向 (sample size and sexual and gender orientation)

  • 方法 (method)

  • 目的 (aim)

  • 识别出的心理健康需求 (mental health needs identified)

  • 寻求帮助的体验 (experiences of seeking help)

  • 结论 (conclusion)

    提取数据后,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检查,以识别新兴的主题、模式或关系。

5. 实验设置

本研究是一项整合性综述,其“实验设置”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验,而是指纳入综述的原始定性研究的特征和质量评估过程。

5.1. 数据集

本研究的“数据集”是由其所纳入的14篇定性研究构成的。这些研究的特征如下:

  • 纳入研究总数: 14篇。
  • 研究发表国家:
    • 美国 (USA):4篇
    • 加拿大 (Canada):3篇
    • 爱尔兰 (Ireland):2篇
    • 英国 (United Kingdom):3篇
    • 新西兰 (New Zealand):1篇
    • 荷兰 (Netherlands):1篇
  • 参与者人数范围: 从4人到621人(后者是一项全国性的混合方法调查)。
  • 数据收集方法: 大多数研究使用访谈(interviews)进行数据收集,但也有两项研究在调查问卷中附加了定性问题。
  • 总参与者人数和身份认同: 1,111名参与者,他们的身份认同分布如下:
    • 男同性恋 (gay):162人
    • 女同性恋 (lesbian):109人
    • 跨性别 (transgender):642人
    • 双性恋 (bisexual):171人
    • 其他或多种身份 (other or more than one):27人

以下是原文 Table 1 的结果: 以下是原文 Table 1 的结果(为了完整性,合并了跨页的部分):

Author Country Sample size and Sexual and gender orientation Method Aim Mental Health needs identified Experiences of seeking help Conclusion
Adams et al. (2013) New Zealand Gay men n = 44 Lesbian n = 28 Transgender n = 14 Bisexual man n = 2 Bisexual woman n = 13 Other n = 23 Email Survey Interviews Online qualitative survey To identify the current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initiatives focused on the GLBTI population, as well as mental health service specifically for the GLBTI people Dedicated LGBTI- focuse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Public health services for mild to moderate mental Impact of Stigma,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 Increased inclusion in policy Limited services for GLBTI people
Aggarwal and Gerrets (2014) Netherlands Gay men n = 12 Ethnographic method: Observation, Interviews How can one understand this Dutch paradox of high rate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gay men in a country with marked sociocultural, economic and legal equality? Struggle with internalized norms Stigma Absence of symbolic equality. Heteronormative behaviours
Benson (2013)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ransgender n = 7 Phenomenological: Feminist-informed The study aim is to give voice to self- identified transgender people and provide therapist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this marginalized population Emotional health Process of gender identity Misunderstood Prejudice Stigma Lack of educated and informed therapist on transgender health needs Affirmative practice Affirmative training
Eady et al. (2011) Canada Bisexual n = 55 Qualitative community-based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s of bisexual people who have sought mental health service, their perception of providers' attitudes towards bisexuality, and whether they felt their overall needs were met by the mental health care system Judgmental Dismissal of bisexuality Pathologizing sexuality Intrusiveness Non-judgemental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experiences described by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some providers may be expressing common social beliefs about bisexuality through their practices.
Ellis et al. (2015) United Kingdom Trans people n = 621 Mixed-method design, quantitative scales and fixed response questions, as well as open response qualitative ques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eriences of trans people as a whole and to evaluate the above services in relation to trans clients. Gate-keepers to gender identity treatment Symptoms perceived as being related to being trans Dissatisfaction Intrusive Lack of knowledge and lack of experience Requirement to conform to gender binary Ill-informed clinicians Adopting a flexible patient-centred approach, policy and practice changes to improve the health outcomes of the specific group.
Matthews et al. (2005) Unit Sats a ba = 20 Qualitative grounded theo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in an in-depth and narrative fashion, the factors that woman who self-identify as lesbian and in recovery from addiction have found helpful in their recovery from addiction. Self-acceptance Learning to recov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ddressing both Substance use and internalized homophobia through a lesbian-based Alcohol Anonymous or Narcotic Anonymous lead to a greater Lesbians in recovery must overcome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which is vital that the complexities are incorporated in treatment.
McAndrew and Warne (2010) United Kingdom Gay men n = 4 Qualitative psychoanalytically informed methodology To facilitat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arly biographical experiences of adult gay men who have engaged in suicidality Self-blame Loneliness of being outsider Leading a double life self-acceptance Need to challenge professional normative hetrosexism Need for recognition and acknowledgment of gendered
McCann et al. (2013) Ireland Gay n = 22 Lesbian n = 13 Bisexual n = 1 Qualitative data coding using N-Vivo To investigate mental health needs of LGBT over the age of 55 years (Under 65 years n = 21) 33% experienced lifetime mental health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past experiences Need for standards of care that support the principles of equity, inclusion and respect for diversity
McCann and Sharek (2014) Ireland Gay n = 22 Lesbian n = 13 Bisexual n = 1 Qualitative categorical coding using N-Vivo To examine the experiences of LGBT people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Ireland Services not knowledgeable or responsive to needs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Lack of treatment choices Mental health nurses need to develop responsive to needs of LGBT people including fear of coming out, homophobia, violence and harassment.
Pettinato (2008)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Lesbian n = 12 Bisexual woman n = 1 Qualitative - Grounded theory Disconnecting from authentic self: Drinking to keep closet door shut Alcohol misuse Past sexual abuse Childhood adversity Suicide attempts Positive experiences with therapy Recovery from alcohol use Multiple issues when addressing alcohol misuse in lesbian Lack of lesbian focused health education
Robertson (1998) United Kingdom - Scotland Gay men n = 37 Qualitative - grounded theory Focus groups (n = 20) then individual interviews (n = 17)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gay men's experiences and views of health and health care Treatment for homosexuality Reluctant to discuss sexuality Treatment for being gay versus underlying MH issue Deep distrust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Social stigma Gay men have multiple mental health needs Health organizations neglecting health issues
Ross et al. (2010) Canada Bisexual n = 55 Qualitative - Grounded theory To describe the perceived determinants of mental health for bisexual people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of bisexuali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truggle with identity, self- acceptance and Bisexuality is dismissed or disallowed by health services Biphobia Homophobia Monosexism stigmatized for sexual promiscuity Like other marginalized populations, bisexual people perceive discrimination as impacting on mental health
Ross et al. (2016) Canada Bisexual n = 41 Mixed methodology Qualitative data was obtained using Charmaz's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sexuality, poverty and mental health self-care Intersection of poverty and bisexualism impacts on mental health Poor access to qual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bisexual population live in poverty that effects their mental health. Early life events effect financial stabiliy
Rounds et al. (2013)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Gay n = 2 Lesbian n = 4 Bisexual n = 1 Queer n = 4 Qualitative - Focus groups To obtain this information via focus groups with LGBTQ people regarding behaviours of health care providers that improve or impede quality of care and then to summarize those behaviours Barriers to good care based on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Poverty impacts mental health Lack of competency when working with this population Health care providers need educating Need for empowering LGBTQ people to access appropriate health care

为什么选择这些数据集进行实验?它们是否能有效地验证方法的性能? 这些“数据集”(即纳入的原始研究)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它们满足了本综述的严格纳入标准:它们都是针对LGBT群体心理健康需求和体验的定性研究,从而能够提供深入的、第一人称的视角。这些研究的地理多样性(来自不同西方国家)和参与者身份的多样性(涵盖了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有助于增强综述结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通过综合这些定性研究,本综述能够有效地捕捉和呈现LGBT群体在心理健康服务中面临的复杂社会心理现实,从而验证其识别特定需求和体验的目标。

5.2. 评估指标

对于本整合性定性综述,没有传统的量化评估指标。其“评估”主要体现在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估上:

  • 质量评估工具: 使用 JBI critical appraisal checklist for qualitative studies (JBI 定性研究批判性评估清单) (Lockwood et al., 2015)。
    • 概念定义 (Conceptual Definition): JBI批判性评估清单是一套结构化的工具,用于系统地评价定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它旨在帮助综述者判断研究的严谨性、可信度、相关性和可转移性,从而确保纳入综述的研究是高质量的,其发现是可信赖的。对于定性研究,它通常关注研究目的与方法的一致性、研究人员的反思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严谨性、结果的表述等。
    • 数学公式 (Mathematical Formula): 不适用,JBI清单是基于标准问题列表进行评分或判断的非量化工具。
    • 符号解释 (Symbol Explanation): 不适用。
  • 评估结果: 所有的纳入文章都符合所需的质量标准。这意味着尽管这些研究方法和背景各异,但在方法学严谨性方面均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从而增强了本综述综合结果的可靠性。

5.3. 对比基线

本研究作为一项整合性定性综述,其目的在于综合和解释现有文献,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并与现有方法进行性能比较。因此,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对比基线模型”。

然而,如果从“已有研究”的角度来理解,本研究可以看作是建立在前人对LGBT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少数群体压力(minority stress)理论的理解之上,并旨在弥补现有综述在捕捉特定需求和体验方面的不足(例如,King et al., 2008 和 Mason et al., 2018 的综述在研究范围和方法论上的局限性)。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核心结果分析

本整合性综述共纳入了14项定性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围绕两个主要主题展开:LGBT群体体验到的心理健康服务经历和他们识别出的心理健康需求

6.1.1. 心理健康服务的体验

综合分析发现,参与者在获取心理健康服务时的体验可归类为两个主要方面:

  1. 经历污名 (Experiencing Stigma) (12项研究提及):

    • 表现形式: LGBT个体常常被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定位为“不同”或“不正常”。这体现在工作人员使用的异性恋常态(heteronormative)语言以及对外观和行为的顺性别常态(cis-normative)预期。
    • 具体歧视: 恐同症(homophobia)、恐双症(biphobia)、恐跨症(transphobia)、单性恋偏见(monosexism)和异性恋偏见(heterosexist bias)是LGBT个体在与心理健康服务互动时经常经历的负面态度。
    • 双重障碍: 参与者经常面临双重障碍:不仅有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作为少数群体成员的身份也带来挑战。
    • 沉默与恐惧: 许多参与者因为担心被忽视或虐待(因为他们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而在使用心理健康服务时保持沉默。
  2. 工作人员缺乏对LGBT群体需求的了解和理解 (Lack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LGBT people's needs) (7项研究提及):

    • 知识局限性: 参与者经常遇到对LGBT群体具体需求了解有限的健康专业人员。
    • 病态化与治疗不足: 参与者常常感到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被病态化(pathologized),导致其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充分治疗(under-treated)。
    • 文化不敏感: 工作人员缺乏知识让参与者感到脆弱和无助,因为他们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未被承认,这导致他们认为服务是文化不敏感(culturally insensitive)的。
    • 教育负担: 有些参与者甚至觉得自己在互动过程中被迫教育医疗专业人员。
    • 资源需求: 研究指出,仍缺乏对LGBT群体所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和知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改善对这一少数群体的护理。

6.1.2. 心理健康需求

本综述中确定的关键心理健康需求主要有两个主题:

  1. 需要LGBT友好服务或空间 (Having LGBT friendly services or spaces)

    • 服务特性: 7项研究指出,服务提供者应努力做到开放、舒适和非评判性(non-judgmental)。
    • 提问方式: 应提出开放式问题,不应假设寻求护理的个体是异性恋。
    • 承认差异: 这类服务或空间应承认LGBT群体所需的差异化心理健康护理。
  2. 促进自我接纳的知情护理 (Services that provide informed care that promote self-acceptance)

    • 跨性别群体的特定需求: 5项研究探讨了跨性别群体(transgender community)的心理健康需求,他们认为目前的医疗服务未能满足其需求。这些参与者希望获得跨性别肯定疗法(transgender affirmative therapy)和能够处理因治疗延迟或拒绝而引起的性别烦躁(gender dysphoria)的治疗。
    • 不病态化性取向: 所有研究都发现参与者希望获得知情护理,即不病态化性取向(Eady et al., 2011),也不假设心理健康症状与性认同问题相关(Ellis et al., 2015)。
    • 承认社会文化因素: 然而,参与者与性或性别认同相关的社会和文化经历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McCann & Sharek, 2014)。
    • 解决内在规范和促进自我接纳: 一些研究中的参与者描述了他们与内在化规范(internalized norms)的斗争(Aggarwal & Gerrrets, 2014),并认为服务需要促进自我接纳(Matthews et al., 2005; Ross et al., 2010),以解决自责(self-blame)、作为局外人的孤独感以及过双重生活(leading a double life)的经历(McAndrew & Warne, 2010)。
    • 处理创伤: 还需要处理与非异性恋性取向相关的骚扰、虐待、暴力和其他逆境的过往经历(Pettinato, 2008)。
    • 应对异性恋常态: 尽管在社会经济、法律和政治上可能享有平等,但许多LGBT群体描述了与异性恋常态(hetro-normativity)、长期关系中复杂的动态以及同性恋文化内部过程对其心理健康需求的具体影响(Aggarwal & Gerrrets, 2014)。
    • 谈话疗法: 许多研究都强调了可及的谈话疗法(talking therapies)的需求,这些疗法应促进自我接纳,并支持公平、包容和尊重多样性的原则。11项研究指出,需要获得负担得起且及时的谈话疗法,以及能够获得文化敏感和LGBT友好的治疗师的重要性。

6.2. 数据呈现 (表格)

本部分已在 5.1. 数据集 中完整呈现了原文 Table 1,在此不再重复。该表格详细列出了纳入的14项研究的作者、国家、样本信息、方法、研究目的、识别出的心理健康需求、寻求帮助的体验以及研究结论,为上述核心结果分析提供了具体来源。

6.3. 消融实验/参数分析

本研究是一项定性研究的整合性综述,旨在综合现有文献的发现,而非提出新的模型或算法。因此,没有进行消融实验(ablation study)或参数分析。这些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模型各组件的贡献或优化模型性能,不适用于此类综述研究。

7. 总结与思考

7.1. 结论总结

本整合性综述明确指出,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LGBT)群体并非同质群体,但作为少数群体,他们普遍面临着与主流人群不同的健康差异。在与心理健康系统互动时,他们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导致心理健康需求未被满足。主要体现在:

  1. 服务中的污名和缺乏理解: LGBT个体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时,普遍经历污名化和歧视,且服务提供者普遍缺乏对他们独特需求(如异性恋常态和顺性别常态偏见)的了解,导致不敏感、甚至有害的护理体验。

  2. 对包容性、知情护理的强烈需求: LGBT群体渴望获得LGBT友好、非评判性、能促进自我接纳的知情护理,特别是文化敏感的谈话疗法,以应对因社会歧视和内在化规范带来的心理困扰。

    因此,精神健康护理人员迫切需要将健康公平促进模式(Health Equity Promotion Model)融入其实践中,以确保提供公平、包容和尊重多样性的护理。这种护理必须去污名化、具有接纳性,并能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接纳。

7.2. 局限性与未来工作

论文主要讨论了对实践的启示,而非明确指出本综述本身的局限性。但从其提出的启示中,可以反推一些现有实践的局限性和未来工作的方向:

现有实践的局限性:

  1. 异性恋和顺性别常态文化的主导: 精神健康护理和精神病学领域普遍存在的异性恋和顺性别常态文化,是阻碍提供有效LGBT护理的根本原因。
  2. 专业人员意识和知识的不足: 许多医疗专业人员缺乏对个人和社会对LGBT群体偏见的自我意识,以及对LGBT特定医疗保健和心理社会问题的知识储备。
  3. 临床技能的欠缺: 缺乏基于专业伦理、指南和护理标准的LGBT临床技能。
  4. 教育模式的不足: 现有的精神健康护理教育未能充分融入促进公平、包容和尊重多样性的模型。
  5. 政策层面的缺失: 健康促进政策未能充分由性多样化社区的声音和经验驱动,且缺乏有效的公共健康宣传活动来对抗恐同症、异性恋偏见和顺性别主义。
  6. 干预研究的稀缺: 针对LGBT群体需求的适应性干预措施(如团体认知行为疗法、个体认知行为疗法和在线沟通干预)研究相对稀疏。

未来工作:

  1. 挑战主导文化: 需要积极挑战精神健康护理中异性恋和顺性别常态的主导文化,转变为能体现自我意识、知识和特定临床技能的实践。
  2. 加强专业教育: 精神健康护理教育必须融入促进公平、包容和尊重多样性的模型,例如健康公平促进模型(Health Equity Promotion Model)。该模型强调LGBT群体内部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和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结构和环境背景的影响,以及健康促进和不良路径。
  3. 政策制定与公共倡导: 在政策层面,健康促进需要由性多样化社区的声音和经验驱动。同时,需要通过公共健康运动提高更广泛社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以对抗各种形式的偏见和歧视。
  4. 持续干预研究: 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来开发和评估专门针对LGBT群体需求的适应性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7.3. 个人启发与批判

个人启发: 这篇综述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强调了定性研究的不可替代性。仅仅通过量化数据了解LGBT群体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风险背后的具体体验、感受和互动。只有理解了歧视是如何在日常服务中体现的,以及这种体验如何导致信任缺失和进一步的边缘化,我们才能设计出真正有效的干预措施。它也让我认识到,“文化敏感性”不仅仅是知道一些事实,更是一种深层的自我反思、挑战内在偏见的能力,以及在临床实践中主动创造包容环境的意愿。健康公平(health equity)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持续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对于医疗专业人员来说,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并积极倾听边缘化群体的声音是至关重要的职业伦理要求。

批判:

  1. 综述自身局限性未明确: 尽管论文深入讨论了纳入研究的质量和发现,但并未明确指出本整合性综述本身的局限性。例如,它没有讨论是否存在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即可能只有那些显示出显著或预期结果的研究才更容易被发表。此外,虽然明确了纳入研究的地理范围(主要是西方国家),但未讨论这种地域限制可能对结果普遍性的影响。
  2. “LGBT友好”的具体操作性: 论文强调了对“LGBT友好服务”的需求,但对于这些服务的具体构成、如何衡量其友好性、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实施,仍缺乏更详细的指导。虽然健康公平促进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转化仍需更多研究。
  3. 异质性处理: 论文开篇承认LGBT群体并非同质群体,但在结果综合时,有时仍倾向于将“LGBT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他们的需求和体验。尽管提到跨性别者有特定需求,但对于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和双性恋群体之间在心理健康需求和经历上的细微差别,可能因汇总数据而有所模糊。例如,双性恋者可能面临独特的“双性恋抹除(bisexual erasure)”和来自同性恋/异性恋社区的双重歧视,这可能与男同性恋或女同性恋的体验有所不同,而综述中并未特别深入探讨。
  4. 干预措施的实证证据: 论文在“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部分提到了少数适应性干预措施,并指出相关研究稀疏。这凸显了现有理论和实践需求之间的差距。未来需要更多随机对照试验或其他高质量的实证研究来验证这些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可以改进的地方: 未来的综述可以尝试更细致地比较LGBT不同子群体的具体体验和需求,甚至可以探讨这些体验如何与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等其他交叉身份(intersectional identities)相互作用。此外,如果能提供更具体的策略或案例研究,说明如何成功地将健康公平促进模型应用于精神健康护理实践,将对从业者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论文推荐

基于向量语义检索推荐的相关论文。

暂时没有找到相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