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Load-Balanced Parallel Particle Tracing
TL;DR 精炼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在线范式,旨在动态优化分布式内存系统中并行粒子追踪的性能和负载均衡。该方法核心是设计强化学习智能体驱动的工作捐赠算法,辅以高阶工作负载估计模型和通信成本模型,使智能体能实时学习并动态调整负载分配,将高负载进程数据转移给低负载进程。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适应大规模流体模拟数据,并在高达16384个处理器的评估中,显著提升了并行效率、负载均衡性及I/O与通信开销。
摘要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Load-Balanced Parallel Particle Tracing Jiayi Xu , Hanqi Guo , Member, IEEE , Han-Wei Shen , Member, IEEE , Mukund Raj, Skylar W. Wurster , and Tom Peterka, Member, IEEE Abstract— We explore an onlin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 paradigm to dynamically optimize parallel particle tracing performance in distributed-memory systems. Our method combines three novel components: (1) a work donation algorithm, (2) a high-order workload estimation model, and (3) a communication cost model. First, we design an RL-based work donation algorithm. Our algorithm monitors workloads of processes and creates RL agents to donate data blocks and particles from high-workload processes to low-workload processes to minimize program execution time. The agents learn the donation strategy on the fly based on reward and cost functions designed to consider processes’ workload changes and data transfer costs of donation actions. Second, we propose a workload estimation model, helping RL agents estimate the workload distribution of processes in future computations. Third, we design a communication cost model that considers both block and particle data exchange costs, he
思维导图
论文精读
中文精读
1. 论文基本信息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 标题 (Titl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Load-Balanced Parallel Particle Tracing (基于强化学习的负载均衡并行粒子追踪)
- 作者 (Authors): Jiayi Xu, Hanqi Guo, Han-Wei Shen, Mukund Raj, Skylar W. Wurster, Tom Peterka.
- 作者隶属机构包括:阿贡国家实验室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俄亥俄州立大学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等。
- 发表期刊/会议 (Journal/Conference): 从论文元信息(Manuscript received/revised/accepted dates)和参考文献格式来看,这是一篇期刊论文。根据其主题和参考文献中对
IEEE Trans. Vis. Comput. Graphics的引用,可以推断其发表在该期刊或同等级别的顶级期刊上,该期刊是计算机图形学和可视化领域的权威期刊。 - 发表年份 (Publication Year): 2022
- 摘要 (Abstract): 本文探索了一种在线强化学习 (RL) 范式,用于在分布式内存系统中动态优化并行粒子追踪的性能。该方法结合了三个创新组件:(1) 一种工作捐赠算法,(2) 一个高阶工作负载估计模型,以及 (3) 一个通信成本模型。首先,作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工作捐赠算法。该算法监控进程的工作负载,并创建强化学习智能体 (agent),将高负载进程的数据块 (data blocks) 和粒子 (particles) 捐赠给低负载进程,以最小化程序执行时间。智能体根据旨在考虑进程工作负载变化和捐赠行为数据传输成本的奖励 (reward) 和成本 (cost) 函数,在运行时动态学习捐赠策略。其次,作者提出了一个工作负载估计模型,帮助智能体预测未来计算中进程的工作负载分布。第三,作者设计了一个通信成本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数据块和粒子数据交换的成本,帮助智能体在最小化通信成本的情况下做出有效决策。实验证明,该算法能适应大规模流体动力学、海洋和天气模拟数据中的不同流动行为,并在高达 16,384 个处理器的大规模评估中,在并行效率、负载均衡以及 I/O 和通信成本方面提升了并行粒子追踪的性能。
- 原文链接 (Source Link): /files/papers/68e78438117d1fdb48c902de/paper.pdf (已正式发表)
2. 整体概括 (Executive Summary)
-
研究背景与动机 (Background & Motivation - Why):
- 核心问题: 在大规模分布式内存系统上进行并行粒子追踪时,性能和可扩展性受到两大瓶颈的严重制约:(1) 工作负载不均衡 (workload imbalance),即不同处理器(进程)分配到的计算任务量差异巨大;(2) 高昂的通信成本 (communication cost),即处理器间频繁交换粒子和数据块导致的延迟。
- 问题重要性: 粒子追踪是科学可视化的基础技术,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气象学等领域。负载不均衡会导致部分处理器空闲等待,严重浪费计算资源,而高昂的通信开销则直接拖慢整体执行速度。
- 现有挑战 (Gap): 现有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法,如工作窃取 (work stealing),通常是被动式的(即进程空闲后才去寻找工作),且很少同时优化负载均衡和通信成本这两个相互制约的目标。找到一个能主动地 (proactively)、在线地 (online) 并且同时优化 (simultaneously optimize) 这两个目标的低开销方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 创新思路: 本文创造性地引入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 来解决这个 NP-complete 的优化问题。其核心思想是为每个计算进程创建一个智能体,通过学习一个最优策略,主动地将高负载进程的工作(数据块)“捐赠”给低负载进程,同时将捐赠所引发的通信成本纳入决策考量,从而实现全局执行时间的最优化。
-
核心贡献/主要发现 (Main Contribution/Findings - What):
- 主要贡献: 论文的核心贡献体现在其提出的一个集成了三个新颖组件的在线优化框架:
- 基于强化学习的工作捐赠算法 (RL-based work donation algorithm): 提出了一种多智能体 RL 框架,能主动进行负载均衡决策,并通过精心设计的奖励函数同时最小化负载不均衡和通信开销。
- 高阶工作负载估计模型 (High-order workload estimation model): 设计了一个能根据粒子历史运动轨迹(高阶数据访问模式)更准确地预测未来计算工作量的模型,为 RL 智能体的决策提供了高质量的输入。
- 通信成本模型 (Communication cost model): 引入线性传输模型来在线估计数据块和粒子传输的通信开销,使 RL 决策能适应当前的网络带宽状况。
- 关键发现: 该方法在多个大规模科学数据集上(最高使用 16,384 个处理器)显著优于当前最先进的
lifeline-based work stealing方法。具体表现在:更高的并行效率 (parallel efficiency)、更好的负载均衡度 (load balance) 以及显著降低的 I/O 和通信成本。这证明了 RL 在动态、复杂的并行计算优化问题中的巨大潜力。
- 主要贡献: 论文的核心贡献体现在其提出的一个集成了三个新颖组件的在线优化框架:
3. 预备知识与相关工作 (Prerequisite Knowledge & Related Work)
-
基础概念 (Foundational Concepts):
- 并行粒子追踪 (Parallel Particle Tracing): 一种计算技术,用于模拟大量虚拟粒子在向量场(如风场、水流场)中的运动轨迹。在并行计算环境中,整个向量场数据和粒子被分割并分配到多个处理器上,每个处理器负责计算其分配区域内的粒子运动,并通过通信协作完成整个追踪过程。
- 分布式内存系统 (Distributed-Memory Systems): 一种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其中每个处理器拥有自己独立的本地内存。处理器之间不能直接访问对方的内存,必须通过网络进行显式的消息传递(例如使用
MPI协议)来交换数据。超级计算机通常采用这种架构。 - 负载均衡 (Load Balancing): 在并行计算中,确保每个处理器分配到的计算任务量尽可能相等的过程。分为两种:
静态负载均衡 (Static Load Balancing): 在计算开始前一次性分配好任务,之后不再改变。适用于工作量可预测且均匀的场景。动态负载均衡 (Dynamic Load Balancing): 在计算过程中周期性地调整任务分配,以适应动态变化的工作负载。本文研究的是后者。
- 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 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其核心是一个
智能体 (agent)在一个环境 (environment)中学习如何做出一系列动作 (actions)以最大化累积的奖励 (reward)。智能体的决策策略称为策略 (policy)。本文将每个计算进程视为一个智能体,将并行计算系统视为环境,捐赠数据块是动作,而执行时间的减少则是奖励。
-
前人工作 (Previous Works):
- 动态负载均衡策略:
- 域重划分 (Domain (re-)partitioning): 如
RCB方法,通过动态地重新切割数据域,使得每个子域的工作量相似。缺点是重划分本身开销较大。 - 主从模式 (Master/Slave): 一个主进程负责管理任务队列,并将任务分发给空闲的从进程。缺点是主进程容易成为瓶颈。
- 工作窃取/请求 (Work Stealing/Requesting): 这是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当一个进程变为空闲时,它会主动从其他繁忙的进程那里“窃取”一部分工作。这是一种被动策略,且窃取目标通常是随机的,没有考虑通信成本。
- 域重划分 (Domain (re-)partitioning): 如
- 工作负载估计策略:
- 块级估计 (Blockwise Estimation): 估计每个数据块的计算负载。早期方法 [10] 使用块内所有粒子的历史平均平流步数,这是一种
零阶 (zeroth-order)模型。 - 粒子级估计 (Particle-Wise Estimation): 估计每个粒子的剩余计算量。
- 块级估计 (Blockwise Estimation): 估计每个数据块的计算负载。早期方法 [10] 使用块内所有粒子的历史平均平流步数,这是一种
- 动态负载均衡策略:
-
差异化分析 (Differentiation):
- 主动 vs. 被动: 与工作窃取(进程空闲后才行动)的被动模式不同,本文的 RL 方法是主动的。高负载进程根据对未来的预测,主动捐赠工作,从而最小化进程的空闲等待时间。
- 单一目标 vs. 多目标优化: 传统方法主要关注负载均衡这一个目标。本文的 RL 框架通过精心设计的成本函数,同时优化负载均衡和通信成本,这是一个更复杂但更接近实际性能瓶颈的优化问题。
- 预测精度: 与传统的
零阶工作负载估计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高阶模型利用了粒子的历史轨迹信息,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计算负载,为 RL 智能体提供了更可靠的决策依据。
4. 方法论 (Methodology - Core Technology & Implementation Details)
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一个闭环的动态优化流程,在每一轮粒子追踪计算后执行。
该图像为示意图,展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负载均衡并行粒子追踪的工作流程。图中依次描述了输入数据、粒子轨迹、工作量估计、工作捐赠、数据迁移及重新分配过程,突出显示不同计算节点(rank 0和rank 1)之间粒子和数据的动态迁移与负载调整,直至完成所有计算。
-
方法步骤与流程 (Steps & Procedures): 如上图
Figure 1所示,整个流程可以概括为:- 粒子追踪 (Particle Tracing): 在当前的数据块分配下,执行一轮粒子追踪计算。
- 成本估计 (Cost Estimation):
- 使用高阶工作负载估计模型 (Section 5) 预测下一轮每个数据块的计算时间。
- 使用通信成本模型 (Section 6) 估计数据块和粒子传输的时间开销。
- 工作捐赠 (Work Donation):
- 每个进程上的 RL 智能体根据估计出的工作负载和通信成本,决策是否要将自己拥有的某个数据块捐赠给其他进程。
- 高负载进程(捐赠者)向低负载进程(接收者)发送捐赠请求。
- 数据迁移 (Data Migration):
- 如果捐赠请求被接受,则执行数据块和相关粒子的迁移。
- 循环 (Loop): 更新数据块分配后,开始新一轮的粒子追踪。这个优化循环在整个程序执行过程中不断重复。
-
基于强化学习的工作捐赠算法 (Section 4) 该算法是整个方法的核心。
-
RL 框架 (MDP Formulation):
- 状态 (State) : 每个智能体(进程 )的状态 是它在时间 所拥有的数据块集合 。
- 动作 (Action) : 动作 指的是将当前进程考虑的数据块 移动到另一个进程
l'。保持不动()也是一个有效动作。 - 策略函数 (Policy Function) : 该函数计算在当前状态下,采取每个可能动作的概率。智能体根据这个概率分布来采样一个动作执行。
- 奖励函数 (Reward Function) : 奖励被定义为采取一个动作后,本地执行成本的降低量。奖励越高,说明这个动作带来的优化效果越好。
其中
local_exec_cost是一个关键的自定义成本函数。
-
成本函数设计 (Design of Cost Functions):
local_exec_cost(公式 5) 的目标是降低“朋友圈”(与当前进程 rank ID 只有一位二进制差异的进程)内的最大执行时间和不均衡度。它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 项代表朋友圈里的“木桶短板”, 是朋友圈内成本的标准差,代表不均衡度。 而核心的cost函数 (公式 8) 则综合了计算和通信两方面的开销:- : 粒子平流计算成本,即进程 拥有所有数据块的预估工作量之和。
- : 数据块传输通信成本,即捐赠或接收数据块的开销。
- : 粒子传输通信成本,数据块所有权变更后,跨进程的粒子传输路径也随之改变,这部分成本也需计算。
-
策略函数与参数更新 (Policy Function and Update):
该图像是一张示意图,展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策略函数工作流程。输入为工作负载和通信成本,经过策略函数计算得到各动作的概率分布,然后进行动作采样,执行后获得奖励,并据此更新参数,实现动态优化调度和负载均衡。如上图
Figure 2所示,智能体的决策和学习流程如下:- 输入: 当前的工作负载分布和通信成本估计。
- 策略函数: 使用
Softmax(公式 12) 将一个代表动作价值的潜变量 转化为概率。这个潜变量由一个线性函数 (公式 13) 计算得出,其输入是一个三维的状态-动作特征向量 。 - 特征向量 : 这个向量非常关键,它将RL智能体的决策与物理世界的问题联系起来,其三个维度分别代表:
- : 工作负载改善度。即将块 移给进程
l'后,两者工作量的差值变化,鼓励向更“空闲”的进程移动。 - : 块传输成本。移动块会产生固定的通信开销,这是一个负向激励。
- : 粒子传输成本变化。移动块 后,进出块 的粒子通信路径会改变,这项计算的是由此带来的通信成本节省量(可能为负)。
- : 工作负载改善度。即将块 移给进程
- 采样与行动: 根据策略函数输出的概率分布,随机采样一个动作来执行。
- 奖励与更新: 行动后计算奖励 ,并使用策略梯度 (Policy Gradient) 方法(具体为
REINFORCE算法,公式 17)来更新策略函数的参数 。这个过程旨在让能获得高奖励的动作在未来有更高的概率被选中。
-
-
高阶工作负载估计模型 (Section 5)
- 核心思想: 传统方法假设进入一个数据块的所有粒子计算量都一样(用历史平均值估计),这是
零阶模型。本文认为,拥有相似历史轨迹的粒子,在下一个数据块中的行为也会相似。 - 数据结构
Trajectories Tree: 为每个数据块维护一个“轨迹树”。这棵树记录了所有曾进入该数据块的粒子的历史访问序列(最多记录最近的 个块, 是模型的阶数)。树的每个节点存储两个统计量:(经过该路径的粒子数量)和 (这些粒子的平均平流步数)。 - 估计过程: 当一批新粒子即将进入某个数据块时,模型会查询该块的轨迹树,根据新粒子的历史轨迹匹配到树上最深的节点,并使用该节点存储的平均平流步数 来估计它们的计算量 (公式 18)。
- 在线更新: 每当一轮计算结束后,模型会用刚刚完成追踪的粒子的真实数据来在线更新轨迹树中的统计量 和 (公式 19-22)。
- 核心思想: 传统方法假设进入一个数据块的所有粒子计算量都一样(用历史平均值估计),这是
-
通信成本模型 (Section 6)
- 模型: 采用经典的线性传输模型 (公式 23) 来估计通信时间:
- 参数解释:
- : 总传输时间。
- : 传输的数据单元数量(如粒子数或块数)。
- : 每单元的边际传输时间成本(与带宽相关)。
- : 固定的启动延迟 (latency)。
- 实现: 系统会记录历史上四种通信事件(块发送/接收,粒子发送/接收)的时间和数据量,并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上述线性模型,从而动态地估计出 (每块成本) 和 (每粒子成本)。
5. 实验设置 (Experimental Setup)
-
数据集 (Datasets): 实验使用了四个来自不同科学模拟领域的大规模数据集,以验证方法的通用性。
-
转录的 Table 1:数据集规格
Dataset Domain Timestep Size Visualization Application Seed Count Maximum Advection Steps Nek5000 512 × 512 × 512 1 1.5 GiB Streamlines 2M 1,024 Ocean 3,600 × 2,400 × 1 36 2.3 GiB Pathlines 2.7M 1,024 Isabel 500 × 500 × 100 48 13.4 GiB FTLE 25M 48 Turbulence 4,096 × 4,096 × 4,096 1 768 GiB Streamlines 2.6M, 16.8M, 134.2M 1,024
该图像是四个三维流场可视化插图,分别对应不同数据集:(a) Nek5000显示流线在立方体中的三维分布;(b) Ocean为海洋流动的二维表面热力图叠加流线;(c) Isabel展示类似台风的旋涡结构的三维流场切片;(d) Turbulence呈现紊流中的复杂流线,反映不同流态下的粒子轨迹特征。
-
-
评估指标 (Evaluation Metrics):
- 强缩放 (Strong Scaling):
- 概念定义: 衡量一个并行算法在处理固定规模问题时,随着处理器数量增加,其性能提升的能力。理想情况下,处理器数量加倍,执行时间应减半。它主要用于评估算法的并行效率。
- 数学公式: 强缩放性能通常用并行效率 (Parallel Efficiency) 来量化:
- 符号解释:
- : 使用 个处理器时的并行效率。
- : 使用单个处理器完成任务的执行时间(串行时间)。
- : 使用 个处理器完成任务的执行时间。
- : 处理器数量。
- 平流负载不均衡度 (Advection Load Imbalance):
- 概念定义: 该指标用于量化各处理器在粒子平流计算上花费的时间差异。其核心思想是计算最慢的处理器所用时间与所有处理器的平均时间之比。一个完美均衡的系统,其值为 1;值越大,表示负载越不均衡,某些处理器等待其他处理器的时间越长。
- 数学公式:
- 符号解释:
- : 进程 用于粒子平流计算的时间。
- : 总进程数量。
- I/O 与通信成本 (I/O and Communication Cost):
- 概念定义: 衡量每个进程在数据加载(I/O)以及进程间交换数据块和粒子(通信)上花费的平均时间。这个指标直接反映了数据移动的开销。
- 数学公式:
- 符号解释:
- : 进程 的 I/O 时间。
- : 进程 的通信时间。
- 强缩放 (Strong Scaling):
-
对比基线 (Baselines):
- 论文选择了一个当前最先进的 (state-of-the-art) 动态负载均衡方法作为对比基线:基于生命线的请求/窃取方法 (lifeline-based work stealing/requesting approach) [25]。选择这个基线是因为它已被证明优于早期的工作窃取方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Results & Analysis)
-
核心结果分析 (Core Results Analysis):
- 工作负载估计模型精度 (Figure 5):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模型阶数 r 的增加,工作负载的预测误差显著下降。例如,在 Nek5000 数据集上,误差从
零阶的约 20% 降低到八阶的 5%-11%。这证明了高阶模型利用粒子历史轨迹信息的有效性。作者选择四阶作为后续实验的配置,这是一个在精度和开销之间的良好平衡点。 - 整体性能对比 (Figure 6): 在 Nek5000, Ocean, Isabel 三个数据集上,与基线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 RL 方法在所有指标上都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 执行时间更短 (更强的缩放性): 本文方法的总执行时间始终低于基线,并且随着处理器数量增加,其优势愈发明显。例如,在 Isabel 数据集上,本文方法比基线快了 36.93 倍。
- 负载更均衡: 本文方法的负载不均衡度更接近理想值 1。例如,在 1024 进程下,Isabel 数据集的不均衡度从基线的 8.05 降至 1.81。这得益于 RL 智能体的主动、前瞻性决策。
- I/O 和通信成本极低: 这是最显著的优势。本文方法的 I/O 和通信成本比基线低了 1-2 个数量级。例如,在 1024 进程下,Isabel 数据集的通信成本从基线的 5601 秒骤降至 51 秒。这是因为 RL 策略在决策时就已将通信成本最小化作为目标之一,而基线方法中的随机窃取会引发大量不必要的、高成本的数据传输。
- 大规模湍流数据测试 (Figure 9): 在 Theta 超级计算机上使用高达 16,384 个处理器对 768 GiB 的湍流数据进行的极限测试中,本文方法依然表现出高达 91.41% 的并行效率,证明了其在超大规模计算环境下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而基线方法由于执行时间过长,甚至无法在该平台上完成测试。
- 工作负载估计模型精度 (Figure 5):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模型阶数 r 的增加,工作负载的预测误差显著下降。例如,在 Nek5000 数据集上,误差从
-
消融实验/参数分析 (Ablation Studies / Parameter Analysis):
- 论文中对工作负载估计模型阶数 r 的分析 (Section 7.1) 本质上是一次参数分析。结果表明,
四阶模型相较于零阶模型(即传统方法)能带来显著的精度提升,而继续增加阶数带来的收益递减。这验证了高阶信息的重要性,并为模型配置提供了依据。
- 论文中对工作负载估计模型阶数 r 的分析 (Section 7.1) 本质上是一次参数分析。结果表明,
7. 总结与思考 (Conclusion & Personal Thoughts)
-
结论总结 (Conclusion Summary): 本文成功地将强化学习应用于并行粒子追踪中的动态负载均衡和通信优化问题。通过设计一个集成了工作捐赠算法、高阶工作负载估计模型和通信成本模型的在线 RL 框架,该方法能够主动、智能地进行数据块分配决策,从而在最小化总执行时间的目标下,同时优化负载均衡和通信成本。在多个大规模科学数据集和超算平台上的实验证明,该方法性能显著优于当前最先进的工作窃取方法。
-
局限性与未来工作 (Limitations & Future Work):
- 作者指出的局限性:
- 依赖估计精度: RL 策略的质量高度依赖于工作负载和通信成本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如果预测不准,即使 RL 找到了最优策略,实际效果也可能不佳。
- I/O 与通信权衡不足: 当前模型倾向于通过网络在进程间迁移数据块,而没有考虑直接从磁盘加载数据(I/O)的可能性。在某些网络慢而磁盘快的平台上,这可能不是最优选择。
- 作者提出的未来工作:
- 混合策略: 结合工作捐赠和工作窃取,让智能体可以根据系统状态选择最优策略。
- 允许数据块复制: 在某些场景下(如计算后期只有少数块有粒子),允许关键数据块在多个进程中存在副本,可能进一步提高性能。
- 更强的策略网络: 使用深度神经网络(而不仅是线性模型)来构建策略函数,以学习更复杂的决策模式。
- 面向原位计算 (In Situ Computation): 将算法扩展和评估到边模拟边可视化的原位计算场景中。
- 作者指出的局限性:
-
个人启发与批判 (Personal Insights & Critique):
- 启发:
- 范式转移: 这篇论文展示了将 RL 应用于传统高性能计算(HPC)优化问题的巨大潜力。它将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多目标的调度问题成功地建模为一个 RL 问题,为解决其他 HPC 领域的性能瓶颈(如任务调度、数据布局、资源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模型驱动决策: 该工作是
model-based RL的一个优秀范例。它没有直接让 RL 在真实环境中“盲目”试错,而是先建立了环境(计算与通信)的模型,然后在模型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决策。这种方法在需要低开销、高效率决策的在线场景中尤其有效。
- 批判性思考:
-
“朋友”机制的局限性: 算法通过“生命线”技术将通信和决策限制在“朋友”进程之间,这虽然降低了决策的复杂度和通信开销,但也可能导致陷入局部最优。全局的负载不均衡可能无法通过局部调整得到有效解决。
-
超参数敏感性: 强化学习算法通常对学习率、奖励函数的设计等超参数非常敏感。论文中使用了
RMSProp优化器来自动适应学习率,但没有深入讨论其他超参数(如奖励函数中各成本项的权重)的设置和敏感性分析,这对于复现和应用该方法可能是一个挑战。 -
开销问题: 论文提到 RL 的开销占总时间的 1-8%,这个比例尚可接受。但随着处理器规模进一步扩大到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核,这种多智能体系统的决策和同步开销是否会成为新的瓶颈,值得进一步探究。
该图像为论文作者的照片,展示一位年轻男性的正面证件照风格肖像,无背景信息或其他图表内容。
这是一张人物照片,显示一位戴眼镜、穿衬衫的男性正面肖像。照片为黑白色调,背景模糊,无法辨认具体环境。
该图像为人物照片,展示了一位戴眼镜、短发的男性正面肖像。
抱歉,我不知道这是谁。
这是一张人物照片,显示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性。他面带微笑,背景模糊,无法辨别具体环境。图片无其他图表或文字信息。
抱歉,我无法确定这是一张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图像。
-
- 启发:
相似论文推荐
基于向量语义检索推荐的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