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S模型视角下游戏IP《原神》的运营策略
TL;DR 精炼摘要
本研究针对社交媒体时代游戏IP运营策略的成功之道,以《原神》为案例。论文创新性地运用SIPS模型(共鸣、确认、参与、共享)系统剖析了其运营策略,旨在揭示该IP如何有效驱动用户心理与行为。通过深度解读《原神》的运营机制,本研究为数字媒体环境下成功IP的建立、用户连接及持续增长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借鉴。
摘要
E-Commerce Letters 电子商务评论 , 2025, 14(1), 1097-1104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5 in Hans.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ecl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136 文章引用 : 李嘉慧 . SIPS 模型视角下游戏 IP 《原神》的运营策略 [J]. 电子商务评论 , 2025, 14(1): 1097-1104. DOI: 10.12677/ecl.2025.141136 SIPS 模型视角下游戏 IP 《原神》 的运营策略 李嘉慧 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收稿日期: 2024 年 10 月 22 日;录用日期: 2024 年 11 月 8 日;发布日期: 2025 年 1 月 13 日 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革新带来了生活方式的转变,文化娱乐消费占比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蓬勃 向上,《原神》作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游戏 IP 在市场中发展壮大,本文借助用户 SIPS 模型,从共鸣、确 认、参与、共享四个层面分析《原神》 IP 的运营策略,对社交媒体时代用户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进行 分析,试图为 IP 的打造与运营提供借鉴。 关键词 SIPS 模型, 《原神》 , IP ,运营 The Operation Strategy of the Game IP “Genshin Impact” in the SIPS Model Jiahui Li School of Law and Humanities,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Oct. 22 nd , 2024; accepted: Nov. 8 th , 2024; published: Jan. 13 th , 202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a change in lifestyle, the proportion of cultural and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has increased, and the development momen- tum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s booming. As a popular game IP in recent years, “Genshin Impact” has grown
思维导图
论文精读
中文精读
1. 论文基本信息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 标题 (Title): SIPS模型视角下游戏IP《原神》的运营策略 (The Operation Strategy of the Game IP "Genshin Impact" in the SIPS Model)
- 作者 (Authors): 李嘉慧 (Jiahui Li)。隶属机构为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学院。
- 发表期刊/会议 (Journal/Conference): 根据版权信息
Hans Publishers Inc.(汉斯出版社),这篇论文很可能发表在其旗下的某本开源期刊上,例如E-Commerce Letters (电子商务快报),因为原文链接中包含ecl字符串。汉斯出版社是一家开源期刊出版商,其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不同领域存在差异。 - 发表年份 (Publication Year): 2025年 (根据论文信息,计划发布日期为2025年1月13日)。
- 摘要 (Abstract): 论文旨在利用
SIPS模型,从共鸣 (Sympathize)、确认 (Identify)、参与 (Participate)、共享 (Share & Spread) 四个层面,系统性地分析热门游戏知识产权 (IP)《原神》的运营策略。通过剖析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心理与行为变化,本文试图为其他 IP 的打造与运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 原文链接 (Source Link):
https://pdf.hanspub.org/ecl2025141_1362312537.pdf。该链接指向汉斯出版社的官方 PDF 文件,目前处于已录用待发表状态。
2. 整体概括 (Executive Summary)
-
研究背景与动机 (Background & Motivation - Why):
- 核心问题: 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游戏知识产权 (IP) 如何通过有效的运营策略,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从而实现商业成功和文化影响力的双重增长?
- 重要性与研究空白 (Gap):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游戏已不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而是可以衍生出巨大价值的文化 IP。《原神》作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现象级的游戏 IP,其成功背后必然有一套精密的运营逻辑。然而,现有对《原神》的研究多集中于游戏设计、文化输出等层面,缺乏一个系统性的、从用户心理和行为出发的运营策略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分析《原神》的运营策略对于指导其他 IP 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 切入点与创新思路: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
SIPS模型作为分析工具。该模型专为社交媒体时代的用户行为而设计,能够更精准地解释《原神》如何调动用户的情感共鸣、引导价值确认、促进深度参与,并最终激发用户的自发分享与扩散。这为理解现代 IP 运营提供了一个新颖且贴切的理论视角。
-
核心贡献/主要发现 (Main Contribution/Findings - What):
- 主要贡献: 本文的核心贡献是系统性地将
SIPS模型的四个阶段与《原神》IP 的具体运营策略进行了一一对应和深入剖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 - 关键发现:
- 共鸣 (Sympathize): 《原神》通过完善的故事情节和立体的人物角色塑造,成功引发了玩家在内容和情感上的深度共鸣。
- 确认 (Identify): 通过精准定位目标用户群体、优化服务,并借助意见领袖 (KOLs) 的影响力,让潜在用户和现有用户不断确认和巩固对《原神》IP 价值的认可。
- 参与 (Participate): 《原神》鼓励用户进行二次创作(参与式文化),并举办沉浸式线下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 共享与扩散 (Share & Spread): 游戏内置的轻社交模式和跨界品牌联名策略,有效激励了用户进行口碑传播,并成功“破圈”,极大地扩大了 IP 的影响力。
- 主要贡献: 本文的核心贡献是系统性地将
3. 预备知识与相关工作 (Prerequisite Knowledge & Related Work)
-
基础概念 (Foundational Concepts):
IP(Intellectual Property): 在本文语境中,IP或“知识产权”不仅仅指代法律上的版权或商标,而是特指一个具有完整世界观、故事情节、鲜明角色,并积累了大量粉丝和文化认同的原创内容品牌。一个成功的 IP 可以跨越多种媒介形式进行开发,如游戏、动漫、电影、周边商品等,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统。《原神》就是一个典型的游戏 IP。SIPS模型 (SIPS Model): 这是理解本文的核心理论框架。SIPS是由日本电通公司提出的,用于描述社交媒体时代用户消费行为的模型,它由四个环节构成:Sympathize(共鸣): 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到信息,首先产生的是情感上的共鸣或认同,这是驱动后续行为的起点。Identify(确认): 在产生共鸣后,用户会主动通过搜索、查阅评价、询问朋友等多种渠道,去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产品/服务的价值。Participate(参与): 当价值被确认后,用户不仅仅是购买,更倾向于参与到品牌相关的互动中,如点赞、评论、参加活动、二次创作等。这种参与加深了用户与品牌的关系。Share & Spread(共享与扩散): 在获得满意的体验后,用户会自发地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中分享经验和感受,形成口碑传播,从而影响更多人,开启新的SIPS循环。
- 二次元 (ACG): 源自日语,泛指动画 (Animation)、漫画 (Comics) 和游戏 (Games) 构成的文化圈。该文化具有独特的视觉风格、叙事模式和社群文化。《原神》的美术风格和故事设定深受二次元文化影响,其核心用户群也与二次元爱好者高度重合。
-
前人工作 (Previous Works):
SIPS模型应用研究: 作者指出,SIPS模型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研究,如分析乡村振兴的传播 (何海翔, 2021)、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的传播路径 (王亮, 2022)、以及图书馆的推广策略 (吕冰玉, 2023)。这些研究证明了SIPS模型作为社交媒体时代传播分析工具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原神》相关研究: 学术界对《原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 游戏设计,如开放世界中的节日空间构建 (
郝婧灼, 2022);2) 文化影响,如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牛一琳, 2024) 和游戏中的文化符号构建 (李艳, 2023);3) 互动参与,如游戏音乐与用户的交互性 (于子洋, 2024)。 - 研究空白: 综合来看,虽然
SIPS模型和《原神》都各自有研究,但将两者结合,专门从 IP 市场运营推广角度进行系统性分析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
技术演进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论文清晰地勾勒了消费者行为模型的演变脉络,反映了媒介环境的变迁:
AIDMA模型 (传统媒体时代):Attention(注意) →Interest(兴趣) →Desire(欲望) →Memory(记忆) →Action(行动)。这是一个线性的、单向的传播模型,企业是信息发布的主体。AISAS模型 (互联网时代):Attention(注意) →Interest(兴趣) →Search(搜索) →Action(行动) →Share(分享)。该模型加入了互联网特有的“搜索”和“分享”环节,体现了用户的能动性。SIPS模型 (社交媒体时代):Sympathize(共鸣) →Identify(确认) →Participate(参与) →Share & Spread(共享扩散)。该模型以“共鸣”取代“注意”,强调情感连接是第一步;以“参与”深化了用户行为,强调双向互动;最终的“共享扩散”是网络效应的体现。这个演进过程标志着营销逻辑从“告知”转向“对话”,再到“共创”。
-
差异化分析 (Differentiation): 本文与以往研究的核心区别在于:
- 研究对象新颖: 聚焦于《原神》这一全球顶级的、仍在高速发展中的游戏 IP,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代表性。
- 研究视角独特: 采用
SIPS模型作为核心分析框架,将运营策略与社交媒体时代的用户心理和行为紧密结合,比单纯的案例描述更具理论深度。 - 研究目标明确: 旨在为更广泛的文化创意产业的 IP 打造提供可操作的借鉴思路,而非仅仅停留在对《原神》本身的现象解读。
4. 方法论 (Methodology - Core Technology & Implementation Details)
本研究采用的是定性案例研究法 (Qualitative Case Study)。它以 SIPS 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对《原神》IP 的运营策略这一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系统的剖析。
-
方法原理 (Methodology Principles):
- 核心思想是将《原神》自2020年上线以来的各种公开运营活动、市场表现和用户反馈作为“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归类并映射到
SIPS模型的四个阶段中,以揭示其运营策略与用户行为模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这种方法旨在解释“如何”与“为何”《原神》的运营能够成功,而不是衡量“多少”成功。
- 核心思想是将《原神》自2020年上线以来的各种公开运营活动、市场表现和用户反馈作为“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归类并映射到
-
方法步骤与流程 (Steps & Procedures): 研究的分析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 现状分析: 首先,对《原神》IP 的运营现状进行宏观描述,提炼出其两大核心特点:
无障碍(多平台互通)和无套路(透明的商业模式),并从用户规模、媒体曝光和口碑评价三个方面总结其运营成效。这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提供了事实基础。 - 框架应用 - 共鸣 (Sympathize): 分析《原神》如何通过内容来创造情感连接点。
- 完善故事情节: 剖析其主线剧情(如璃月地区的《神女劈观》)如何通过不可跳过的设计,强制用户沉浸其中,并从中感受到与现实生活相通的情感,从而引发内容共鸣。
- 打造人物角色: 探讨其如何通过为角色设定丰富的背景故事、性格、语音等,让玩家产生喜爱、养成甚至移情等情感偏好,从而增强用户粘性。
- 框架应用 - 确认 (Identify): 分析《原神》如何巩固用户对其价值的信任。
- 定位目标群体: 考察其线上线下广告投放策略(如在B站、微博和一线城市地铁站、日本秋叶原投放),说明其通过精准触达目标用户来优化服务内容,并不断通过版本更新来巩固老用户。
- 借助意见领袖: 分析其如何利用B站等平台的
up主(如“卡特亚”、“棉花大哥哥”等)作为意见领袖,通过游戏直播、攻略视频等形式,为潜在用户提供可信的价值参考,从而确认IP价值。
- 框架应用 - 参与 (Participate): 分析《原神》如何驱动用户进行深度互动。
- 影像内容文本: 以《神女劈观》在B站引发的二创热潮为例,说明其开放的游戏内容如何为用户提供了参与式文化生产的素材,让用户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和传播者。
- 线下参与活动: 分析其“原神FES”(嘉年华)等线下主题展,如何通过场景还原、互动游戏和周边售卖,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并满足其线下社交需求。
- 框架应用 - 共享与扩散 (Share & Spread): 分析《原神》如何激励用户自发传播。
- 用户分享: 探讨其游戏内的多人联机模式如何促进玩家间的互助与交流,形成情感带动下的口碑相传,将现实社交关系带入游戏世界。
- 品牌扩散: 总结其与必胜客、肯德基、小米、凯迪拉克等品牌的跨界联名,说明其如何借助联名效应,实现品牌“破圈”,扩大在不同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
- 现状分析: 首先,对《原神》IP 的运营现状进行宏观描述,提炼出其两大核心特点:
-
数学公式与关键细节 (Mathematical Formulas & Key Details): 本研究为定性分析,不涉及任何数学建模或定量计算,因此没有使用数学公式。
5. 实验设置 (Experimental Setup)
由于本文是定性的案例研究,因此不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实验设置。其“实验”过程即为运用理论框架对现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
数据集 (Datasets): 本研究的“数据集”是公开可得的、关于《原神》IP运营的各类信息和事实材料。具体包括:
- 官方信息: 米哈游公司发布的官方公告、版本更新说明、开发者访谈、社交媒体内容等。
- 市场数据: 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发布的报告(如Niko Partners关于下载量的数据)、媒体报道(如央视、CGTN的专题报道)等。
- 用户生成内容 (UGC): 社交平台(如微博、B站、米游社)上的用户讨论、二次创作视频、cosplay照片、线下活动返图等。
- 产品与活动: 游戏内的具体内容(剧情、角色)、线下活动(嘉年华、快闪店)、联名产品等。
- 选择理由: 这些多来源、多维度的信息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原神》的运营策略及其实际效果,为基于
SIPS模型的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
评估指标 (Evaluation Metrics): 本文未使用量化评估指标。其评估标准是定性的,即判断《原神》的各项运营策略是否能够与
SIPS模型的四个阶段理论上相契合,并能否合理解释其在用户规模、媒体曝光和口碑评价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
对比基线 (Baselines): 本文没有设置直接的对比基线模型。它是一项描述性和解释性的单一案例研究,其目的在于深入剖析《原神》这一个案的成功逻辑,而非通过比较来证明其优于其他游戏IP。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Results & Analysis)
本研究的“结果与分析”即为第4章 SIPS 模型下《原神》IP的运营策略分析 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将《原神》的运营成效(第3章)归因于其高度契合 SIPS 模型的策略部署。
-
核心结果分析 (Core Results Analysis):
- 共鸣策略的有效性: 论文分析指出,《原神》的成功首先源于其通过高质量的剧情和角色设计,与玩家建立了深刻的情感连接。这解释了为什么游戏能够在初期快速吸引并留住核心用户,为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全球下载量超2.18亿次)奠定了基础。
- 确认策略的有效性: 精准的广告投放和意见领袖的背书,成功地将核心圈层的热情传递给更广泛的潜在用户,并持续巩固了品牌在玩家心中的正面形象。这解释了其良好的口碑评价和高活跃度的社区(微博超话1196万粉丝)。
- 参与策略的有效性: 鼓励二次创作和举办大型线下活动,将用户从被动的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共创者和体验者。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粘性,还通过用户自发生产的内容(UGC)进一步扩大了IP的媒体曝光度(如《神女劈观》登上央视网络春晚)。
- 共享扩散策略的有效性: 游戏内的社交设计和跨界联名,共同推动了IP的“破圈”。前者在玩家社群内部形成了口碑效应,后者则将《原神》的品牌形象渗透到了餐饮、电子消费品甚至汽车等日常生活中,极大地扩展了其社会影响力。
-
消融实验/参数分析 (Ablation Studies / Parameter Analysis): 不适用。本研究为定性案例分析,无法进行组件移除(消融)或参数调整等定量实验。
7. 总结与思考 (Conclusion & Personal Thoughts)
-
结论总结 (Conclusion Summary): 论文最终得出结论,《原神》IP 的巨大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运营策略高度契合社交媒体时代用户行为逻辑的必然结果。其运营体系完整地覆盖了
SIPS模型的共鸣、确认、参与、共享扩散四个环节,通过文化故事内核引发共鸣,通过精准营销和意见领袖完成价值确认,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促进深度参与,最终通过用户口碑和品牌联动实现裂变式传播。这一模式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 IP 运营提供了宝贵的、可复制的思路。 -
局限性与未来工作 (Limitations & Future Work): 论文本身没有明确的“局限性”章节,但在第5章“运营启示”中,作者实际上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也可以视为对当前运营模式潜在挑战的思考:
- 内容创新压力: 必须持续推出高质量的新内容(地图、角色、剧情),以保持用户兴趣,防止用户流失。
- 社交体验深化: 需要进一步增强游戏的社交属性,鼓励更多互动合作,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线上社交需求。
- 技术迭代需求: 应把握 VR/AR 等新技术趋势,提升服务质量和游戏体验,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 潜在风险警惕: 作者最后提醒,需要警惕过快发展可能导致的内容质量下降,并思考如何保持品牌内核的稳定性和差异化。
-
个人启发与批判 (Personal Insights & Critique):
- 启发:
- 理论框架的价值: 本文很好地展示了理论模型(
SIPS)在分析商业案例时的价值。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结构,使得复杂的运营活动变得条理分明,有助于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 - 情感连接的重要性: 论文深刻地指出了在社交媒体时代,“共鸣”是营销的起点。一个产品或品牌如果不能在情感层面打动用户,后续的推广将事倍功半。《原神》的成功再次印证了“内容为王”和“情感驱动”的黄金法则。
- 用户即渠道: 《原神》的运营策略充分体现了将用户从“受众”转变为“参与者”和“传播渠道”的思路。通过赋能用户进行二次创作和分享,IP 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得以指数级增长。
- 理论框架的价值: 本文很好地展示了理论模型(
- 批判与可改进之处:
- 分析深度的局限: 论文的分析主要停留在对现有成功策略的归纳和描述,属于一种“事后解释”。虽然逻辑清晰,但缺乏更深层次的批判性分析。例如,未能探讨某些运营活动(如部分联名)可能引发的负面评价,或是在不同文化区域(如欧美与东亚)运营策略的差异性。
- 缺乏比较视角: 研究仅聚焦于《原神》这一个成功案例。如果能引入一个或多个不那么成功、或采用不同运营策略的游戏 IP 进行对比分析,将更能凸显《原神》运营策略的独特性和有效性,结论会更具说服力。
- 对商业模式的探讨不足: 论文提到了“免费 + 内购”的商业模式,但未深入分析这种模式如何与
SIPS模型的各个环节深度绑定。例如,“抽卡”机制本身就极具话题性,是驱动用户“参与”(讨论、分享抽卡结果)和“共享”(晒出稀有角色)的重要一环,这一点值得更深入的探讨。 - 数据支撑较弱: 文中引用了一些宏观数据(如下载量、粉丝数),但在分析具体策略效果时,多为定性描述,缺乏具体的用户调研数据或营销活动转化率等微观数据支撑,使得论证的说服力略有不足。
- 启发:
相似论文推荐
基于向量语义检索推荐的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