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eResearch: Effective Deep Research via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AI Feedback and Robust Reasoning Scaffold
TL;DR 精炼摘要
PokeeResearch-7B提出了结合AI反馈强化学习和链式思维推理脚手架的新框架,提升了深度研究智能体的事实准确性和鲁棒性。其无需人工标注,通过多次调用自我校验,显著优化了工具使用及检索能力,10个基准测试中达到7B模型顶尖水平。
摘要
Tool-augmented 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 are emerging as deep research agents, systems that decompose complex queries, retrieve external evidence, and synthesize grounded responses. Yet current agents remain limited by shallow retrieval, weak alignment metrics, and brittle tool-use behavior. We introduce PokeeResearch-7B, a 7B-parameter deep research agent built under a unifi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amework for robustness, alignment, and scalability. PokeeResearch-7B is trained by an annotation-fre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AI Feedback (RLAIF) framework to optimize policies using LLM-based reward signals that capture factual accuracy, citation faithfulness, and instruction adherence. A chain-of-thought-driven multi-call reasoning scaffold further enhances robustness through self-verification and adaptive recovery from tool failures. Among 10 popular deep research benchmarks, PokeeResearch-7B achieves state-of-the-art performance among 7B-scale deep research agents. This highlights that careful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reasoning design can produce efficient, resilient, and research-grade AI agents. The model and inference code is open-sourced under MIT license at https://github.com/Pokee-AI/PokeeResearchOSS.
思维导图
论文精读
中文精读
1. 论文基本信息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 标题 (Title): PokeeResearch: Effective Deep Research via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AI Feedback and Robust Reasoning Scaffold (PokeeResearch:通过来自 AI 反馈的强化学习和鲁棒推理脚手架实现高效深度研究)
- 作者 (Authors): Yi Wan, Jiuqi Wang, Liam Li, Jinsong Liu, Ruihao Zhu, Zheqing Zhu. 所有作者均来自 Pokee AI。
- 发表期刊/会议 (Journal/Conference): 本文为预印本 (Preprint),发布于 arXiv。arXiv 是一个开放获取的学术论文预印本平台,在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影响力,研究者通常在正式同行评审前在此发布最新成果。
- 发表年份 (Publication Year): 2025 (根据论文元信息,具体日期为 2025年10月20日)。
- 摘要 (Abstract): 摘要指出,现有的工具增强型大语言模型 (Tool-augmented LLMs) 作为深度研究智能体,在信息检索、对齐指标和工具使用方面存在局限性。为解决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
PokeeResearch-7B,一个70亿参数的深度研究智能体。该模型基于一个统一的强化学习框架构建,通过无需人工标注的从AI反馈中进行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AI Feedback, RLAIF) 进行训练,优化事实准确性、引用忠实度和指令遵循能力。此外,一个由思维链驱动的多调用推理脚手架增强了其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PokeeResearch-7B在10个主流深度研究基准测试中,达到了7B规模模型中的最先进水平。 - 原文链接 (Source Link):
- arXiv 链接: https://arxiv.org/abs/2510.15862v1
- PDF 链接: https://arxiv.org/pdf/2510.15862v1.pdf
- 发布状态:预印本 (Preprint)。
2. 整体概括 (Executive Summary)
-
研究背景与动机 (Background & Motivation - Why):
- 核心问题: 当前用于深度研究的语言模型智能体虽然能力不断增强,但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 浅层检索 (Shallow Retrieval): 难以进行复杂、多步骤的信息搜集。
- 弱对齐指标 (Weak Alignment Metrics): 训练时依赖于如
F1分数等基于词元重叠度的指标,这些指标与人类对答案质量(如事实正确性、逻辑性)的判断存在偏差,可能导致“指标 hacking”现象,即模型学会了在指标上拿高分,但实际答案质量不高。 - 脆弱的工具使用 (Brittle Tool-use Behavior): 在与外部工具(如搜索引擎)交互时,一次失败的函数调用或 API 错误就可能导致整个研究任务失败,缺乏自我纠正和恢复能力。
- 重要性: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开发可靠、高效、能够进行复杂研究任务的 AI 智能体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提升 AI 的实用性,也能推动其在科研、商业分析等专业领域的应用。
- 切入点: 论文的创新思路是从训练范式和推理框架两个层面同时入手。一方面,采用
RLAIF来优化真正与人类价值观对齐的指标;另一方面,设计一个包含自我验证和纠错的推理流程,以增强智能体在实际应用中的鲁棒性。
- 核心问题: 当前用于深度研究的语言模型智能体虽然能力不断增强,但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
核心贡献/主要发现 (Main Contribution/Findings - What):
- 主要贡献:
- 提出了
PokeeResearch-7B模型: 一个在70亿参数规模下,专为深度研究任务设计的开源语言模型智能体。 -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训练与推理框架: 该框架结合了基于AI反馈的强化学习 (RLAIF) 和鲁棒的推理脚手架 (Robust Reasoning Scaffold)。
- RLAIF 训练管道: 使用
RLOO算法和由大模型产生的奖励信号(事实准确性、引用忠实度等)来训练智能体,无需昂贵的人工标注。 - 推理脚手架: 设计了一个“研究-验证”循环,智能体在生成答案后会进行自我审查和验证,从而提高答案的可靠性并能从错误中恢复。
- RLAIF 训练管道: 使用
- 提出了
- 关键发现: 实验证明,通过精心的强化学习和推理设计,即使是中等规模(7B)的模型也能在10个复杂的深度研究和问答基准测试中达到最先进的性能,其表现优于其他同等规模的开源模型。这表明,模型的鲁棒性和对齐能力是提升研究级 AI 智能体性能的关键,而不仅仅是扩大模型规模。
- 主要贡献:
3. 预备知识与相关工作 (Prerequisite Knowledge & Related Work)
-
基础概念 (Foundational Concepts):
- 工具增强型大语言模型 (Tool-augmented LLMs): 指的是能够调用外部工具(如搜索引擎、计算器、代码解释器等)来弥补自身知识局限或执行特定任务的大语言模型。这使得模型能够获取实时信息、进行精确计算或与外部环境交互。
- 深度研究智能体 (Deep Research Agents): 一类特殊的工具增强型LLM,专注于解决复杂的信息密集型问题。它们能够将一个复杂查询分解成多个子问题,通过调用工具(主要是搜索引擎)搜集证据,并最终综合信息,生成一个有理有据的答案。
- 思维链 (Chain-of-Thought, CoT): 一种提示(prompting)技术,通过引导大语言模型在回答问题前,先生成一步步的推理过程,从而提高其在复杂推理任务上的表现。本文将其思想融入推理脚手架中。
- 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 一种机器学习范式,其中智能体 (agent) 通过与环境 (environment) 交互来学习。智能体执行一个动作 (action),环境返回一个状态 (state) 和一个奖励 (reward)。智能体的目标是学习一个策略 (policy),以最大化累积奖励。在本文中,智能体是
PokeeResearch模型,动作是生成文本(包括工具调用),奖励来自 AI 评估。 - 从AI反馈中进行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AI Feedback, RLAIF):
RLHF(从人类反馈中进行强化学习) 的一种变体。RLHF通常需要人工对模型生成的多个答案进行偏好排序,然后训练一个奖励模型,最后用该奖励模型通过强化学习微调语言模型。RLAIF则用一个更强大的“教师”AI模型(如GPT-4、Gemini)来代替人类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省去昂贵的人工标注成本。 - REINFORCE Leave-One-Out (RLOO): 一种策略梯度 (Policy Gradient) 强化学习算法。它通过对每个提示采样多个输出来计算基线 (baseline),从而降低梯度的方差,使得训练过程更稳定、高效。与
PPO等算法相比,RLOO是一个真正的在线策略 (on-policy) 算法。
-
前人工作 (Previous Works):
- 评测基准 (Benchmarks): 论文梳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评测基准演进。
- 传统单跳推理数据集:如
Natural Questions (NQ)和TriviaQA。 - 多跳推理数据集:如
HotpotQA和Musique,需要结构化的多步推理。 - 更复杂的现代基准:如
GAIA(模拟真实世界复杂问题)、BrowseComp(评估网页浏览能力)和Humanity's Last Exam (HLE)(综合性、高难度挑战)。
- 传统单跳推理数据集:如
- 信息搜寻智能体 (Information Seeking Agents):
- 闭源商业模型:如
DeepResearch(OpenAI) 和Grok-3(x.ai),性能强大但不可复现。 - 开源研究模型:如
WebDancer、WebThinker和R1-Searcher,大多基于ReAct框架,但在高难度基准上表现有限。 - 训练范式探索:从传统的监督微调 (SFT) 发展到强化学习 (RL)。论文提到了多种基于 RL 的方法,如
StepSearch、Tool-star和WebSailor,它们在奖励设计、探索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 闭源商业模型:如
- 评测基准 (Benchmarks): 论文梳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评测基准演进。
-
技术演进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在智能体领域,技术正从依赖静态知识库和简单
ReAct框架,向着更动态、自适应的方向发展。早期的模型主要通过监督学习模仿专家轨迹,但在面对未见过的复杂情况时泛化能力差。近期的研究趋势是引入强化学习,让智能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自我改进。本文正是在这一趋势下的前沿探索,重点解决了 RL 训练中的奖励信号对齐问题(通过RLAIF)和推理过程的鲁棒性问题(通过self-verification)。 -
差异化分析 (Differentiation): 与相关工作相比,
PokeeResearch的核心差异化在于:- 训练算法的先进性: 采用
RLOO算法,这是一个真正的在线策略 (on-policy) 算法,相比于PPO等近似在线策略算法,论文认为其梯度估计更无偏,学习进程更快。 - 奖励信号的高质量: 摒弃了
F1等易被“欺骗”的词法度量,直接采用AI Feedback作为核心奖励信号,这使得优化目标与最终追求的“语义正确性”高度对齐。 - 推理框架的鲁棒性: 引入了研究-验证 (research-verification) 循环。这不同于大多数一次性生成答案的智能体,
PokeeResearch会对自己的初步答案进行批判性审查,并在发现问题后主动返回研究模式进行修正,极大地增强了可靠性。
- 训练算法的先进性: 采用
4. 方法论 (Methodology - Core Technology & Implementation Details)
本节详细拆解 PokeeResearch-7B 的工作原理和训练方法。
-
方法原理 (Methodology Principles):
PokeeResearch的核心思想是构建一个既能通过与人类价值观对齐的反馈进行学习,又能在执行任务时自我纠错的闭环系统。- RLAIF 的直觉: 人类判断一个答案的好坏,看的是其事实和语义是否正确,而不是它和标准答案有多少个单词重合。因此,训练智能体时,奖励信号也应反映这一点。使用一个强大的 AI 模型作为“裁判”,可以直接优化语义正确性,避免了传统词法度量(如
F1分数)的缺陷。 - 研究-验证循环的直觉: 人在做复杂研究时,也会反复检查自己的结论是否可靠、证据是否充分。
PokeeResearch模仿了这一过程。它利用了大语言模型“生成”和“验证”能力之间的差距(即验证一个答案比从头生成一个正确答案更容易),通过自我审查来发现并修正错误。
- RLAIF 的直觉: 人类判断一个答案的好坏,看的是其事实和语义是否正确,而不是它和标准答案有多少个单词重合。因此,训练智能体时,奖励信号也应反映这一点。使用一个强大的 AI 模型作为“裁判”,可以直接优化语义正确性,避免了传统词法度量(如
-
方法步骤与流程 (Steps & Procedures):
PokeeResearch的工作流程是一个研究-验证循环 (research-verification cycles)。- 接收问题并进入研究模式 (Research Mode):
- 当接收到用户的问题后,智能体首先进入
Research Mode。 - 在此模式下,智能体可以执行两种操作之一:
- 调用工具: 生成包含在
<tool_call>和</tool_call>标签内的工具调用指令,以搜集信息。工具执行后,结果会返回给智能体。与以往模型不同,即使工具调用失败,它也不会立即终止,而是会尝试新的调用。 - 生成答案: 当认为信息足够时,生成包含在 和 标签内的最终答案。
- 调用工具: 生成包含在
- 当接收到用户的问题后,智能体首先进入
- 进入验证模式 (Verification Mode):
- 一旦生成答案,流程自动切换到
Verification Mode。 - 智能体会审查整个研究过程(包括问题、所有工具调用和返回结果、以及最终答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全面、有据可依。
- 验证结果为
CORRECT或INCORRECT。
- 一旦生成答案,流程自动切换到
- 循环或终止:
- 如果验证结果为
CORRECT,整个流程结束,返回答案。 - 如果验证结果为
INCORRECT,智能体会带着验证反馈重新进入Research Mode,继续研究和修正答案。 - 这个循环会一直持续,直到答案被验证为正确,或达到最大上下文长度限制。
- 如果验证结果为
- 工具集 (Tools):
- 网页搜索工具 (Web Searching Tool): 使用
Serper,一个快速的 Google 搜索 API。它接收一个查询字符串列表,返回包含 URL 和描述性摘要的搜索结果。 - 网页阅读工具 (Web Reading Tool): 使用
Jina Reader。它接收一个 URL 列表,返回对应网页主要内容的简洁摘要。
- 网页搜索工具 (Web Searching Tool): 使用
- 训练流程 (Training Pipeline):
- 数据集: 使用
MiroRL-GenQA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需要多轮研究才能回答的复杂问题。 - 算法: 采用
RLOO算法进行在线策略优化。
- 数据集: 使用
- 接收问题并进入研究模式 (Research Mode):
-
数学公式与关键细节 (Mathematical Formulas & Key Details):
RLOO算法的核心在于其低方差的策略梯度估计。-
算法流程:
- 对于一个给定的提示 (prompt) ,从当前策略 中采样 个独立的输出序列(即研究轨迹)。
- 对每个输出 ,计算其奖励 。在本文中,如果最终答案通过 AI 验证为正确,则奖励为一个大的正数,否则为0。
- 为每个样本 计算一个留一法基线 (leave-one-out baseline):
- 符号解释:
- : 第 个样本的基线值,等于同一提示下其他所有样本奖励的平均值。
- : 每个提示的采样数量。
- : 第 个样本的奖励值。
- 符号解释:
- 计算每个样本的优势 (Advantage):
- 符号解释:
- : 第 个样本的优势值,表示该样本的奖励比“平均水平”好多少。
- 符号解释:
- 根据优势值更新策略参数 :
- 符号解释:
- : 策略模型的参数。
- : 学习率。
- : 策略梯度的对数导数形式,指向增加样本 概率的方向。
- 符号解释:
-
奖励设计 (Reward Design): 论文探讨了三种奖励信号,并最终选择了
AI Feedback。
该图像是图3示意图,展示了AI反馈相较于传统词汇度量在评估模型答案时的优势,突出其能更准确捕捉语义和事实正确性,避免F1分数高但事实错误或语义正确却得分为零的情况。- F1 Score (): 衡量生成答案和标准答案之间的词元重叠度。如图像3左侧所示,它可能给事实错误(如生日日期错误)的答案一个误导性的高分。
- 精确匹配 (Exact Match, ): 只有在答案完全相同时才给分。如图像3中间所示,它过于严格,会给语义正确但表述不同的答案(如增加了“New York”)判为错误。
- AI 反馈 (): 使用一个外部强大的 LLM(本文中为
Gemini-Flash-2.5-Lite)来判断生成答案和标准答案在语义上是否等价。如图像3右侧所示,它能够正确判断两种情况,既能识别事实错误,也能认可语义正确的不同表述。这是本文最终采用的奖励信号,因为它最符合研究的最终目标。
-
5. 实验设置 (Experimental Setup)
-
数据集 (Datasets): 实验在10个流行的文本问答和研究基准上进行,评估模型的综合能力。
Natural Questions (NQ): 源自真实谷歌搜索查询的事实性问答。TriviaQA: 常识问答,需要从网页文档中定位信息。PopQA: 关注流行实体和话题,需要最新的网络知识。HotpotQA: 多跳推理,需综合多个文档的信息。- : 专为维基百科上的多跳推理设计。
Musique: 测试组合推理能力,需要序列化的信息搜集。Bamboogle (BAMB): 问题无法仅靠模型参数化知识回答,强制需要网络搜索。GAIA: 具有真实世界复杂性的高难度基准。BrowseComp: 用于评估网页浏览能力的标准化套件。Human's Last Exam (HLE): 综合评估通用推理、事实回忆和多领域理解的终极挑战。
-
评估指标 (Evaluation Metrics):
- 准确率 (Accuracy, mean@4): 这是实验中用于报告最终性能的核心指标。
- 概念定义: 该指标衡量智能体在多次独立尝试中成功解决问题的概率。对于每个问题,智能体独立运行4个研究线程 (research threads)。该指标计算的是这4次尝试中,产生正确答案的线程所占的比例。最终报告的是在整个基准测试集上所有问题的该比例的平均值。它旨在评估智能体的稳定性和平均成功率。
- 数学公式:
- 符号解释:
- : 对于单个问题,在4次独立运行中,其生成答案被
AI Feedback判断为正确的次数。
- : 对于单个问题,在4次独立运行中,其生成答案被
- AI 反馈 (AI Feedback): 这是判断答案是否“正确”的裁判。
- 概念定义: 使用一个强大的第三方 LLM(
Gemini-Flash-2.5-Lite)作为评估器。评估器接收模型生成的答案和基准提供的标准答案 (ground truth),然后输出一个二元判断(正确/错误),判断生成答案在语义上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这种方法超越了词法匹配,旨在评估答案的语义和事实正确性。 - 数学公式: 无标准化公式,它是一个基于模型的分类任务:。
- 符号解释: N/A。
- 概念定义: 使用一个强大的第三方 LLM(
- 准确率 (Accuracy, mean@4): 这是实验中用于报告最终性能的核心指标。
-
对比基线 (Baselines): 论文选择了一系列最新的、同为7B参数规模的开源深度研究智能体进行比较,以确保公平性。
R1-SearcherSearch-R1ZeroSearchASearcherDeepResearcher- 代表性: 这些基线模型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都基于相同的骨干模型 (
Qwen2.5-7B),这使得性能对比能更真实地反映方法本身的优劣,而不是基础模型能力的差异。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核心结果分析 (Core Results Analysis): 实验结果全面展示了
PokeeResearch在所有10个基准测试中的领先地位。
该图像是一张柱状图,展示了不同7B规模深度研究模型在HLE、GAIA和BrowseComp三个基准数据集上的性能比较。图中PokeeResearch模型在各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尤其在GAIA数据集上得分最高。
该图像是图表,展示了论文中7B规模深度研究模型在7个QA基准测试上的性能比较。不同模型以不同颜色区分,PokeeResearch整体表现优异,得分最高。以下是
Table 1的转录数据,汇总了所有模型的性能得分 (mean@4):表1: 7B开源模型在不同基准上的性能对比
Method HLE GAIA BrowseComp BAMB 2WIKI TQ NQ POPQA MUSIQUE HOTPOTQA R1searcher 5.4 8.3 1.0 63.2 61.4 77.2 59.6 51.8 35.8 62.4 SearchR1 13.0 18.7 0.4 67.8 62.8 81.0 67.6 59.6 33.2 63.2 ZeroSearch 8.6 9.9 1.4 51.4 33.6 61.6 48.2 38.0 19.0 32.4 ASearcher 13.8 22.1 3.2 68.8 69.2 85.2 71.2 58.2 35.8 71.0 DeepResearcher 6.0 24.03 1.8 71.0 58.8 82.2 60.2 55.2 26.8 56.6 PokeeResearch 15.0 37.6 6.0 78.2 73.4 89.8 76.0 63.2 36.6 71.4 - 结果解读:
- 全面领先:
PokeeResearch在所有10个基准测试中均取得了最高分。这证明了其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 在高难度基准上优势明显: 从图像1可以看出,在
HLE、GAIA和BrowseComp这三个公认难度最高的基准上,PokeeResearch的领先优势尤为显著。特别是在GAIA上,其得分 (37.6) 远超第二名DeepResearcher(24.03),几乎高出了50%。这表明其鲁棒的推理和纠错能力在应对复杂、现实世界问题时至关重要。 - 在传统QA基准上也表现出色: 从图像2和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
BAMB、2WIKI、TQ等多个QA基准上,PokeeResearch也稳定地超越了所有对手。
- 全面领先:
- 结果解读:
-
消融实验/参数分析 (Ablation Studies / Parameter Analysis): 论文没有提供传统的定量消融研究表格,但通过一个详细的案例分析,定性地展示了其核心组件
self-verification的作用。- 案例分析: 论文第4.2节展示了一个关于“The Heart of Midlothian”问题的完整交互日志。
- 初步回答: 智能体在第一轮研究后给出了一个答案,该答案包含了基本信息,但不够精确。
- 自我验证: 随后进入
verification mode,智能体自我反思道:“...it does not explicitly state that 'The Heart of Midlothian' is the title of the novel.”,并判定此答案为INCORRECT。 - 修正并完善: 智能体带着这个反馈重新进入研究模式,并生成了一个更完整、更精确的答案,该答案明确指出了书名,并补充了背景信息。
- 最终验证: 第二次进入验证模式,智能体确认新答案满足了所有要求,并判定为
CORRECT。
- 分析结论: 这个例子生动地证明了
self-verification机制的有效性。它使智能体能够识别并修正自己答案中的不完整或不精确之处,从而显著提高最终答案的质量和可靠性。这正是PokeeResearch相比其他“一锤子买卖”式智能体的关键优势。
- 案例分析: 论文第4.2节展示了一个关于“The Heart of Midlothian”问题的完整交互日志。
7. 总结与思考 (Conclusion & Personal Thoughts)
-
结论总结 (Conclusion Summary): 论文成功地推出了
PokeeResearch-7B,一个高效、鲁棒的7B规模深度研究智能体。其核心创新在于将RLAIF(使用RLOO算法) 与一个包含自我验证的鲁棒推理脚手架相结合。这种设计使得模型能够直接优化与人类判断一致的语义正确性,同时在动态的研究环境中表现出强大的错误恢复和自我修正能力。在10个基准测试上的SOTA表现证明,精心设计的对齐和鲁棒性机制是构建研究级AI系统的关键,其重要性不亚于单纯扩大模型规模。 -
局限性与未来工作 (Limitations & Future Work): 论文本身未明确列出局限性,但我们可以基于其内容进行推断:
- 对评估模型的依赖: 整个
RLAIF框架和最终的评估都依赖于一个外部的、更强大的AI模型(Gemini-Flash-2.5-Lite)。这意味着PokeeResearch的性能上限可能会受到这个“裁判”模型能力和偏见的影响。 - 仅限文本模态: 实验仅在文本基准上进行,而像
HLE等现代基准包含多模态挑战。模型的当前设计无法处理图像等非文本信息。 - 效率问题: 研究-验证循环虽然提高了准确性,但可能增加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因为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多轮次的模型调用和工具交互。
- 未来工作: 作者希望
PokeeResearch的设计原则能启发未来在可扩展、自修正、与人类对齐的自主智能体方面的研究。这暗示着未来的方向可能包括将此框架应用到更大规模的模型、扩展到多模态任务,以及优化推理效率。
- 对评估模型的依赖: 整个
-
个人启发与批判 (Personal Insights & Critique):
- 个人启发:
- “对齐”的务实路径:
RLAIF提供了一条非常务实且成本效益高的路径来实现模型与人类价值观的对齐。在许多场景下,用一个强大的AI来提供高质量的反馈,比组织大规模人工标注要高效得多。 - “反思”的力量: “研究-验证”循环的设计哲学极具启发性。它将大模型从一个单纯的“答案生成器”转变为一个会“思考和反思”的研究伙伴。这种自我纠错机制是通往更可靠、更值得信赖的AI的重要一步。
- 中等规模模型的潜力: 这篇论文有力地证明了,通过精巧的算法和系统设计,中等规模(7B)的开源模型同样可以实现顶尖性能,这对于推动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对齐”的务实路径:
- 批判性思考:
- “裁判”的公平性:
RLAIF的一个潜在风险是“循环论证”或“偏见传递”。如果用于提供奖励的“裁判”模型本身存在某些系统性偏见,那么被训练的智能体很可能会学习并放大这些偏见。如何确保“裁判”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RLOOvs.PPO: 论文声称RLOO优于PPO,因为它是一个“真正的”在线策略算法。虽然理论上如此,但在实践中,PPO因其实现简单和鲁棒性而被广泛使用。论文中的对比分析较为简略,若能提供更详尽的实验对比(如训练曲线、样本效率等)来支持这一论断,将更具说服力。
- “裁判”的公平性:
- 个人启发:
相似论文推荐
基于向量语义检索推荐的相关论文。